1000㎡全方位沉浸式!这场艺术大师展联结过去和未来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2022-12-15 20:14
摘要

展览以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绘画的回归和通向未来的艺术六大板块,对20世纪初以来的艺术进行侧写。

日前,天安云谷携手深圳高盉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回溯•未来——从马格利特、达利到当代艺术大师展”。展览以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绘画的回归和通向未来的艺术六大板块,对20世纪初以来的艺术进行侧写。观众可以通过六大现代艺术板块、44位现当代艺术大师、140余件现当代艺术原作、1000㎡全方位沉浸式感受现当代艺术有生力量。

板块一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第一个以石破天惊的想象力回应“现代”困境的艺术流派,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文化界对导致这场杀戮的绝对理性主义和机械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反叛。他们以一种陌生的眼光重新审视生活中日常所见之物,思考他的可能性,挖掘出在这种可能性之下所隐藏的人性,并将这些素材组合而产生一种独特的诗意。以人为的创造力,对抗机械世界的冰冷。对现在社会“物化”景观的关切,以及对于人类潜意识和梦境的无尽探索,让超现实主义成为一个经久不息的艺术流派。

板块二是抽象表现主义。二战结束后,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纽约,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开始反感后期超现实主义的扭捏作态,他们摒弃了超现实主义对于物的执迷,却保留下被布勒东称为“精神自动症”的创作方法,即通过直觉以及漫无边际的绘画,唤起某种形象过程,以摆脱绘画对文学形象的依赖——艺术家们依据个人即兴创作从根本上改变西方传统艺术的视觉习惯。这种主观、写意的创作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东方的美学精神,不少欧美的抽象艺术家,受到了东方美学甚至书法的启迪,而同时期一众亚洲艺术家也参与到这一艺术运动中,为东方式的精神表达,找到一种新的范式。抽象主义的兴起,是东西方艺术第一次直接、深刻的冲撞与交流。

板块三是波普艺术。在抽象表现主义之后,波普艺术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美国主流的前卫艺术风向登上了历史舞台。与抽象表现主义的核心相反,波普艺术家们重新开始关注现实世界的外部景观,开始意识到一些达达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30年前已经高度关注的话题:在无法忽视的日常生活中,城市的废弃材料、橱窗中的明星海报——这些商业与传媒时代看起来不具备审美特性的元素中,也许蕴藏着关于时代和当下生存方式最核心的主题。

板块四是观念艺术。同样在1960年代,不同于美国日渐繁荣的商业与传媒塑造了波普艺术,尚未走出战后阴霾与匮乏的欧洲产生的以“激浪派”为代表的观念艺术,在此艺术家们思考着艺术如何对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出回答。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点,他们向艺术的本质提出疑问。在他们看来,艺术作品看上去什么样并不太重要,因为如果作品具有形体,那么它就得必须看起来像某种东西,但无论最终的形态是什么,它都得起始于一个想法。当观念取代实物、艺术摆脱物质,陈述主体从“物品”过渡到了思维,行为、逻辑、现场以及任何能让艺术家呈现概念或思想的形式和媒介,都能以艺术之名而存在。

板块五是绘画的回归。在观念艺术和波普艺术大行其道的时候,仍然有一群极富天才的艺术家在继续着绘画的创作,他们汲取着前卫艺术所释放出的对这个时代的敏锐,同时也在思考着绘画的可能性与在这个时代的道德责任。同时,70年代兴起于德国的新表现主义让“绘画语言”被重新提上议程,传统的绘画精神似乎复活,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新绘画,他们的社会关切以及创作方式让其后中国的新绘画在问题意识和方法论两重意义上成为可能。

板块六是通向未来的艺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里充满危机又孕育希望。杰夫·昆斯、达明·赫斯特、辛迪·舍曼将当下的虚妄和欢愉用作其作品的素材,创造了令人兴奋又不适的视觉景观。村上隆与KAWS利用商业社会释放的势能,让艺术的影响力突破原有的次元壁像细菌一样蔓延,其生长的方式本身即成就了艺术的形式。而还有一些艺术家,致力于在去历史感、迷醉于当下的此刻,探索时间的可能性,讨论未来与当下、此刻与永恒的关系。答案还在风中,然而提出正确的问题,或许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得以通向未来的唯一道路。

(天安云谷供图)

(原标题《这里有场当代艺术大师展关于回溯·未来》)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