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人间 | 莫诺格:一个空荡荡的房间
莫诺格
2022-12-15 17:19

莫诺格,1996年生,诗人,小说作者,双语写作者,现任诗歌网刊《贴地飞行指南》编委。出版MOOK书系《60击》和诗集《两只打火机--花开了对不对》。


诗  选

《一个空荡荡的房间


桠妮在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里

这个房间足够大

也足够高

天花板的位置

悬挂着

一个水晶吊灯

一扇落地窗干净透明

桠妮的视线

从屋内向外

再转到天花板

那个水晶吊灯

一种奇妙的感觉

在心里蔓延

这是一个空荡荡的房间

除了头顶的这盏水晶吊灯

什么也没有

屋内的每一件细小的事物

都被无形放大很多倍

桠妮的骨骼也在悄悄生长

相信用不了多久

桠妮会以一个巨人的形象

重新出现

这个空荡荡的房间

就是有这么神奇的效果

诗  人  诗  话


诗歌是一种基于语言的文学样式,而语言又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所以在我看来,一首诗一定是有所指向的,即每一首诗都言之有物,而不是空洞华丽的辞藻堆砌。一位优秀的诗人应该做到既融合又疏离,即,在写作时,要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投入进去(注意,这里说的是情感而不是情绪,情感和情绪是两种概念,情感是厚重的、深沉的,情绪是单薄的、即兴的),最好是将诗歌当作自己的一个身体器官,真正做到“体”与“言”的融合。但诗歌作品一旦完成,就不再属于诗人本身,而是流入读者以及更广阔的外域视野,这时我们重新审视这首诗,便需要剥离一切“有色眼镜”(包括母体意识的维护心理),即诗歌作品和诗人之间彼此独立,保持疏离感。

至于未来的新诗之路, “新”不在于内容或者形式方面的“新”(可以夸张地说,几乎所有诗歌形式和题材已然被穷尽),那么“新”在何处呢?个人以为依然是依托语言,未来的新诗必将依托于一种全新且有活力的语言,这种语言并不是网络流行语,更不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是以个体写作为基准,用自己的语言发声。以及在某种程度上,诗歌的“新旧”或者说“先锋和传统”,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诗人的诗歌意识,你的诗歌意识在哪儿,你的诗歌高度便在哪儿,这和时装界的复古风循环截然不同,诗歌意识不到位,诗歌写作就只会处于停滞状态,就永远无法做到“新”,简言之,新诗写作暴露的永远是你意识层面的那些东西。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平

(作者:莫诺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