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问答 |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如何理解
深圳特区报
2022-12-13 10: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从“一个行”到“两个行”有着重要意义,并深刻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马克思主义“行”三者的理论内涵与逻辑关系。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王玥

嘉宾:王晶(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

主持人:从“一个行”到“两个行”有什么样的深意?

王晶:从“一个行”到“两个行”,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历史性结论,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

首先,从“一个行”到“两个行”,表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定位深化。马克思主义行,就在于它从未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则在于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新的生命力。

其次,从“一个行”到“两个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提供了坚实的判定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够被判定为实现飞跃,根本依据是每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深刻回答并解决了那个时代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把“马克思主义行”具体地落实在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上。

最后,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更加稳健、更加成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特征

主持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哪些特点?

王晶: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它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特征,是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统一。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为了思想而思想,而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直面时代课题、站稳人民立场、关切人民期待,并不断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空间距”、与历史演进的“时间距”问题。

就这个意义而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是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核心”之所在;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的“要义”之所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命脉”之所在。可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因回应中国人民的期待而创新,因解决中国的重大时代课题而创造,集中体现了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特征,是中国化与时代化的统一。

主持人: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马克思主义“行”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王晶: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个行”深刻揭示了“能”“好”与“行”之间的逻辑关系:“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因为有“能”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能”的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有“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而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在于它的中国化时代化。相反,那些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的做法,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归根到底是“两个行”告诉我们,必须一以贯之、与时俱进地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这是理解和运用好“两个行”的关键所在。

(原题《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如何理解》)

编辑 陈冬云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连博 三审 王越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