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做事要与人民同心”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姚龙华
2022-12-13 08:54

眼下,虽然很多人对新冠病毒的恐惧正在慢慢消散,纷纷在社交平台晒“杨过”,争做“阳顶天”,但是也有不少人对防疫措施的变化有些不适应,有点“感动”又有点“不敢动”,心里没底。

防疫措施是优化、调整,不是终结、“躺平”。无论是防疫“二十条”还是“新十条”,追求的都是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人性化防控。但近期有群众反映,个别地方基层防疫粗糙、作风不实,没有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伤害老百姓感情。这说明个别地方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唱“跑调”了,也反映出科学防疫能力和为民情怀不足的问题。

类似现象提醒我们,疫情防控正进入新阶段,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各部门有了新考验、新任务。只有秉持“做事要与人民同心”的理念,才能及时化解民众的新担忧,最大限度满足民众的新诉求。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做事要与人民同心”,就要将心比心,不能只关心自己“想怎样”,不关心群众“怎样想”,要真正了解群众在操心什么、烦心什么。防疫措施优化调整之后,以前的很多管控措施解除了,较多人群感染将是大概率事件。一些医院发热门诊爆满,一些防疫药品一药难求,一些有核酸需求人群找不到核酸检测点……都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再大也不能畏怯,再小也不能含糊,都需要与民同心、及时处置。

民有所呼,我有速应。“做事要与人民同心”,也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用心用情用力高效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果说以前的重点是关口前移、对病毒严防死守,那么现在的重点则是保护脆弱人群、救治危重病人、降低感染峰值、做好资源保供。各地要提前介入布局,吹响抗疫保供“集结号”,做好防疫科普“总动员”,避免社会心理恐慌,防止出现“医疗挤兑”,真正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做事要与人民同心”,还要搞清楚老百姓的所愿所盼,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拼经济、促发展,为经济社会全面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力争实现防控效果、经济发展、社会运行、民生保障多赢。

(原标题《“做事要与人民同心”》)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