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首届大湾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峰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从会上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三季度,深圳市绿色贷款余额6027亿元,同比增长43.8%;辖内16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35只,发行规模399亿元,同比增长155.7%。
深圳的绿色金融发展有何特别?如何释放强劲动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掘金百万亿级绿色市场
当前,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国内绿色金融市场正迎来快速扩张发展期。
什么是绿色金融?
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发展绿色金融,意味着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
根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测算,“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未来三十年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487万亿元,将投到能源、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其中提到,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这也进一步推动金融更好助力绿色发展,提供更相匹配的绿色金融供给。
深圳的绿色金融发展是什么水平?单从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4%,深圳则是同比增长43.8%,已先行高于全国增速。
从环境来看,深圳通过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服务体系、率先出台国内首部绿色金融地方法规等举措,绿色金融发展已走在前列,并为全国绿色金融发展探路。
例如《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是深圳绿色金融法治化的一大创举。
作为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同时也是全球首部规范绿色金融的综合性法案,在建立绿色金融制度、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创新规定,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程。
业内普遍认为,由于“双碳”目标以及绿色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上升,预计未来绿色贷款可能仍会保持一种上涨趋势,绿色金融前景广阔。
深圳如何抢抓机遇、加紧布局?
绿色金融
深圳如何激活与突破?
我国在2016年成为全球首个建立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在国家层面政策体系中,确立了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从“五大支柱”来看深圳实践,深圳在绿色金融领域持续提升,同时依据自身发展特色不断取得突破。
例如,深圳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在大湾区互认共建: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秘书处作用,制定多项绿色金融地方标准,有10余项绿色金融首创性实践。
在加快产品创新上,深圳不断激发绿色金融市场活力,多领域率先布局:
❖绿色信贷方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深圳市绿色贷款余额分用途看,清洁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贷款余额较大,分别占全市绿色贷款余额43.4%和34.9%,形成对绿色产业的有力支持。
❖绿色债券方面,实现了多个“首单”突破,在香港成功发行全国首个绿色地方政府债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绿色工程尾款ABS,成功发行粤港澳大湾区首单蓝色债券、首单“碳中和”中期票据、多个首单银行间市场碳中和债、境内首单非金融企业气候债券。
❖绿色保险方面,在全国率先落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截至2022年6月末,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签单企业536家,签单保费1248万元,保险金额19.84亿元,均居全省、全国前列。
❖绿色指数方面,2021年8月,福田区政府联合深交所发布国内首只反映绿色金融产业发展的股票指数——“国证香蜜湖绿色金融指数”,进一步呈现绿色金融领域上市公司运行特征。
❖绿金产品发展方面,金融机构不断发力。2021年,华润租赁累计发行粤港澳大湾区首单“碳中和”公司债15亿元和大湾区 AAA 级融资租赁公司首单“碳中和”中期票据8亿元等绿色债券产品,所有募集资金都定向投放于清洁能源项目。
日前,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何杰在接受深圳卫视记者采访时透露,下一步要加快“金融+环境”,推动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获批,加强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深化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碳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实践。
实现“双碳”目标,发力绿色金融,深圳正不断拓展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经验,推动实体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持续为深圳金融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步入快车道。
(原标题《点“绿”成金,深圳如何布局?| 天南经济观察》)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