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英才 | 姚龙华:一名年轻的“老”评论员
深圳发布
2022-11-25 00:07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党报评论员基本都是阅历丰富、经验老到的新闻老兵,少有一出校门、刚一工作的新闻门外汉就直接一步到位的。姚龙华就是那个“少数人”之一。

偶然之中有必然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的存在。在姚龙华看来,一个人的出生及其遭际,确实充满了机缘巧合。他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读的都是哲学专业,参加工作之前没接触过专业的新闻知识,也没写过正儿八经的评论文章,甚至压根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进媒体当评论员。2014年,深圳特区报时评理论部正在社招。作为一个正在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姚龙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出了简历,没想到竟然歪打正着了。他当时挺意外、挺纳闷的:那么多要么是学新闻的、要么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一起竞争,为啥偏偏他被选上了?后来说起这事时,当时的面试官之一、时评理论部主任金文蓉给出了答案:之所以选择姚龙华,是因为从笔试情况还有简历所附论文代表作来看,他的文字功底很扎实,逻辑条理很清晰,写评论尤为看重这个。“之后的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看错人。”金文蓉说。姚龙华加入深圳特区报才几个月,新春评论任务就来了。新春评论之于深圳特区报的意义特殊,以往没有新人加入写作团队的先例。当时他凭着一腔热血主动请缨,没想到真的如愿参与写作,最终圆满完成任务。从招聘时的“逆袭”,到写新春评论的“破例”,姚龙华越来越明白,这就是深圳,不重资历重能力,包容鼓励年轻人,愿意给想干事的年轻人敢干事能干事的机会,与年轻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他说,这种宝贵的经历坚定了他干好工作的信念信心,也为他的成长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倾注生命的热忱

姚龙华的导师邓晓芒先生跟他说,真正的哲学是拿命活出来的,任何事情要做好都必须倾注生命的热忱。对此,他始终铭记在心,也一直付之于行。深圳特区报时评理论部有个说法:一名合格的党报评论员,任何一个选题都要拿得下;而一名优秀的党报评论员,则要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专长,在一个或一些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写出来的东西要有一定的专业性或思想性。为此,姚龙华狠下苦功夫,在学习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自参加工作以来,姚龙华所写稿件多次得到市领导批示。在他看来,其中并没有什么所谓“诀窍”,无非是要通过学习打开格局和眼界,既争当城市价值的发现者与推广者,又遍寻“他山之石”与权威建议,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新闻舆论支撑。2018年,姚龙华被聘为深圳特区报唯一的首席评论员。从此,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历史时刻,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面前,他用一篇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磅评论,积极发声、大胆建言。“经济特区40年 先行示范再出发•高端访谈”《对深圳的未来要充满想象力——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全网总推荐阅读量近4000万,“辛丑新春系列评论”全网阅读量近6000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3篇“沈仲文”署名文章全网传播量超6300万……姚龙华用自己参与的一篇篇爆款作品证明,千磨万砺出精品,不管媒体怎么融合,优质内容始终为王。

关键时刻担得起

很多人都说,选择了媒体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忙碌的生活状态。长期上夜班,黑白颠倒的日常作息,让姚龙华不时感到“身体被掏空”。平时又极少抛头露面,也让他多了一份孤独与寂寞。但只要任务一来或发现好的选题,他立马就像打了鸡血,瞬间满血复活。2022年,深圳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攻坚战,同时也是一场舆论宣传保卫战。疫情最吃紧的那段日子,姚龙华干脆就直接在办公室住下了。一些重要舆论引导稿件往往数易其稿,修改到凌晨三四点是常事,有时第二天形势变化,又推倒重来、继续修改,直至完全符合要求。传播量超6000万的《深圳抗疫“辩证法”》,就是这样出炉的。姚龙华说,写评论讲究的是厚积薄发、字斟句酌,但遇到“八百里加急”的任务,真是想倚马万言、撒字成兵。往常写“沈仲文”署名文章,每篇最少也要磨个把星期。但3月份那组,完全打破常规,当天定题当天定稿,难度系数直线攀升。那次他连着写了两篇,连轴转了近40个小时,其间也有接近崩溃的时刻,好在最后硬是扛了下来。无论何时不脱岗,无论何地不掉线,这是新闻人的倔强与坚持。他说,这是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将时时提醒自己要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的党报新闻工作者。

心怀感恩砥砺行

一晃眼,姚龙华到特区报工作已8年多了。平时,总有人说他是“资深评论员”“老评论员”。对此,他表示深感惭愧,也有点不乐意。惭愧还算不上“资深”,也不乐意被说成“老”。因为他觉得,30多岁的年纪,正值当打之年,要学的也还有太多太多。8年多来,姚龙华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其间,他两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获得深圳新闻奖特别奖与一等奖累计达10次。同时,他也是深圳特区报首届“特·卓越”员工,深圳报业集团“五四红旗手”,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2年6月,市委隆重召开深圳特区报创刊40周年座谈会,他作为青年员工代表发言,展现了年轻一代特区报人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所有的荣誉之于他,既是一种肯定与鼓励,也是一种压力与鞭策。8年多来,姚龙华成长了很多,变化也很大。他笑言,自己最直观的变化就数体重和体型了。“如果熬夜苦苦写评论的‘过劳肥’难以避免,那么我希望自己参与的作品分量也能有所加重,跟同事们共同战斗的情谊能有所加重,对报社、集团和深圳新闻事业发展的贡献亦能有所加重。”心怀感恩,砥砺前行。姚龙华说,作为一名年轻的“老”评论员,他将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怀对自身职业的敬畏,把理性与节制作为美德,对什么事情该温润如玉,对什么事情该下笔如刀,都拎得清清楚楚,写出更多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的作品。

(原标题《人物•新闻英才 | 姚龙华:一名年轻的“老”评论员》)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建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