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扶贫办主任李建接受采访。
2004年由深圳投资管理公司捐资100万元建设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同心桥。
“从1996年到现在,深圳始终把对口帮扶贵州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走出了一条有特色重长效的帮扶之路。”
日前,贵阳市,贵州省政府大院,省扶贫办主任李建在接受本报“大局”报道组专访时深情地说,20余年来,深圳对口帮扶贵州始终紧紧围绕中央脱贫的目标、标准和要求来开展,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和全方位对口帮扶工作,走出了一条以项目为载体,以开放合作为核心,以提升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帮扶之路,各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深圳帮扶得到贵州广大干部群众交口称赞
“自1996年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和黔南州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长期扶贫思想,得到了毕节市和黔南州在内的贵州广大干部群众交口称赞。”接受本报专访时,李建刚开完一个脱贫攻坚会议。提起深圳对口帮扶,马上精神抖擞,与记者聊起了家常。
李建细细地算了一笔黔深两地对口帮扶账: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财政总计投入10.3亿元,援建毕节、黔南两地的基础设施及公益项目1762个,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约2.6亿元,改善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同时,积极在干部和专业人才培训、劳务输出、招商推介方面大力帮扶,先后培训贵州省的基层管理干部、各类专业人才达一万多人次,接收贵州籍劳务工50万余人次,协助贵州招商推介二十多次……
“20年的互帮互助,黔深双方结下了深厚情谊,促进了交流合作,实现了发展共赢。”李建总结道,“深圳人的帮扶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即,帮扶上真情实意、工作上真抓实干、投入上真金白银、效果上实实在在。”
不搞花拳绣腿,专事雪中送炭
“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对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仅成立专门小组和办公室,主要领导先后都率团来黔,深入农户村寨,访贫问苦,察看实情,看望帮扶干部,研究部署下一步帮扶工作。”李建说,“深圳帮扶紧紧围绕中央脱贫的目标、标准和要求,不搞花拳绣腿,直接针对贫困群众,真的是雪中送炭。”
坚持民生导向,注重民生帮扶,深圳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方略,确保贫困群众直接受益,将解决贵州毕节市、黔南州贫困村、贫困农户住房、饮水、行路、看病及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作为对口帮扶工作重点。
据统计,对口帮扶以来,深圳援建毕节、黔南的乡村公路两千余公里,援建学校近三百所,并设立教育发展奖励基金、教育助学基金,长期资助失学儿童返校学习、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同时,援建市、县医院和乡、村卫生室174所,解决90多万群众就医难问题。
“输血”不如“造血”。只有增强造血功能,才能增强内生动力。李建介绍,对口帮扶以来,深圳对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企业和产业既“输血”、更“造血”,累计投放资金1亿多元,帮助贵州建设“造血型”项目一百多个,扶持冠香坊、信邦制药等一批当地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既发展了地方经济,扩大了贫困地区税源财源,又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不断加强两地民间经贸往来,打造产业园区,建立农产品展销平台、积极发展电商产业,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关键在于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李建说,20年来,深圳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促进帮扶地干部群众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成功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人才队伍。通过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救灾救济等形式,形成全社会帮扶的良好局面。
“旅游扶贫也是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李建坦言,贵州天气凉爽、空气清新,多彩贵州热忱欢迎来自深圳的客人——也是我们的“家人”,到贵州避暑度假。
以绣花功夫确保扶贫协作工作取得实效
“尽管由于帮扶关系的调整,深圳自2016年9月起不再结对帮扶贵州,但仍明确表示脱钩不断线,令我们非常感动。”李建说,深圳明确表示做好“四个继续”,继续做好已确定的帮扶项目,继续推进双方共建产业园区,继续开展经济协作工作,继续面向毕节、黔南每年培训100名以上干部等。
“深圳人民的无私支持与倾情帮助,我们将永远铭记于心。”李建说,贵州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东西部扶贫协作和脱贫攻坚有关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以绣花功夫确保扶贫协作工作取得实效,努力打造对口帮扶贵州工作“升级版”。
李建表示,下一步,希望与广东省在产业、商贸、旅游、劳务、智力等五方面深化合作,打造一批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扶贫示范区,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基地、使贵州成为广东省放心食品重要生产基地,健全完善与帮扶城市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吸引更多广东游客到贵州来,有组织地向珠三角地区输送农村劳动力,继续加强干部和人才培养交流工作,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和妇女等活动,助推贫困地区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实现互利共赢、优势互补。
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贵州省是全国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比较深的省份之一。”李建介绍,目前,针对全省20个极贫乡镇,省领导带头,每人包干一个乡镇。
“扶贫工作不是一个药方就能解决的。”李建说,贫有千种,困有万样。深入下去看,每个贫困家庭的原因都不一样。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就在于此。
“扶贫干部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每天晚上八点钟离开办公室算早的。”李建说,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需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
李建表示,按照“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的要求,贵州近年来切实围绕抓好落实做文章,进一步凸显帮扶资金、项目带动成果,大力完善扶贫协作帮扶机制,推动产业对接和深入合作,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密切劳务协作关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携手奔小康”行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我们要坚决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精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滴灌式’办法扶贫脱贫。”李建说,相信在广东等帮扶省、市大力支持下,通过共同努力,贵州一定能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与全国人民一道,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