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承办的“香港发展:新动力、新前景研讨会”今日在香港君悦酒店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宏、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出席开幕式并做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主持开幕式。香港与内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和媒体代表2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普遍认为:国家“一带一路”蓝图给香港特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产业创新注入了新活力,人民币国际化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在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结构新增长点——供给侧与需求侧统一视角”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对改革时期的人口红利贡献作了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改革可以产生“更好结果”。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深具潜力,而减贫增收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他在对人口与经济环境的相关因素做出分析之后指出,农民工是经济新增长点的关键人群。
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王宏在“立足香港发展,共创香港辉煌”的主旨演讲中说: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港人凝心聚力,努力奋斗,使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保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展望未来,香港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冯氏集团主席、利丰集团名誉主席冯国经从流通经济圈的角度审视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优势和特色,他认为若能综合发挥这些优势的互补作用,探索出“香港所长+广东所长”的新模式,大力促进和拓展湾区内的要素全流通,就一定能够为大湾区的成功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研讨会第一环节由香港大学地理系林初升教授主持,黄群慧、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关家明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助理所长郑宏泰博士分别就“一带一路”下全球工业化进程与香港发展新机遇、香港在“一带一路”的角色、香港青年对两地互动的态度转变展开论述,他们从多个视角探讨了香港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与机遇。
第二环节由利丰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张家敏主持,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香港产业创新的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倪鹏飞研究员在发言中阐述了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梁琦教授就大湾区建设中香港的作用向大家报告了她的最新研究心得;香港大学陈道涵基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先生分析了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和机遇,就香港如何扬长避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研讨会第三节聚焦人民币国际化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弘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浦永灏先生主持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研究员、香港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谭岳衡先生分别以“金融科技的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与香港融资平台创新”为题做了报告。最后,由黄群慧进行了总结。
与会者认为,香港是世界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到了中央与地方的合力推动,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即将出台,这意味着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将更加深化。
据介绍,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非盈利性学术机构,旨在汇集香港与内地学术及社会资源,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开展各类研究与交流活动,促进两地学术界沟通与合作,服务香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