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战士倾情关心下一代,疫情期间写下数千字《革命回忆录》
读特记者 张妍 通讯员 张莉 郭无愁
2020-07-26 14:24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南海之滨的深圳当年曾活跃着一支被朱德同志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纵”),他们所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称为抗日战争“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土洋,直面大鹏湾,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的一个社区。按照党中央指示,1943年12月,“东纵”在此正式宣告成立,1942年到1945年,东纵司令部均设在此。2019年10月,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离“国保”不过数百米的地方,一栋白色小楼里,仍健在的东纵老战士李强便生活在此。今年已届九旬的李强,精神矍铄,年初因疫情减少外出,还写下了数千字的《革命回忆录》。

▲李强在大鹏新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交响群众歌会上留影

日军空袭时与妈妈躲藏在小河边

李强并不是土洋村本地人,他生长在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岭西村。“小时候家里很穷,爸爸勤奋又手巧,种地、做木工都是一把好手,但要是遭遇天灾,地里的收成还不够给地主家交租的。”李强回忆起家中原有5兄弟姐妹,排行第三的哥哥和第五的弟弟,都因家贫交由其他人抚养。

▲记者在李强家中采访李强

抗战时期,李强还年龄还小,但他清楚记得一队队日本兵曾从自家门前经过。“我们家那里叫‘合路口’,交通便利,既可通五华,又连接龙川县城。”李强说,日本兵经过时如果看上你家的东西就会直接抢走,看你不顺眼还会给你一脚。

▲李强老人展示他写的回忆录

日军给李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曾轰炸距离他家不远处的一座盐场。说是盐场,其实就是一座中转站,从这里转销广州、惠州等地,但规模很大,每次都有上百位客商经过。“日本人的飞机投下了燃烧弹。”李强说,盐场燃起了熊熊烈火,他跟着妈妈跑到了一条小河边躲了起来,害怕日军飞机会再次发动空袭。

▲李强老人家中一角

1943年,李强在小学参加了抗日文工团,专门演出抗日话剧。“我们附近两个村庄大约200多名村民,每次我们演出都能吸引100多人。”李强告诉记者,那时他经常饰演胖胖的日本军官,为了形似,他还专门找了一个破皮球,塞进衣服里,模仿胖军官的大肚子。

每逢演出结束,李强和小伙伴们都会喊出“打倒日本鬼子,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借此提振村民们的士气。

辗转半个广东最终安家土洋

1945年,李强正式加入东纵,成为一名地下交通站交通员。

“我哥哥李辉明当时就是中共党员,任交通站站长,为了方便就把地下交通站设在了我的家里。”李强说,为了掩饰,他家门口还挂了“合中客栈”4个大字。李强的父母和姐姐表面上是客栈老板和伙计,实际上也都是交通站的后勤人员。

这座“客栈”不仅负责招待来往的武工队队员和地下党员,还负责接送游击队队员,转送信件和物资。1955年11月,受省委办社工作团委派,李强到惠阳县合作部再到大鹏区担任合作干事。

在大鹏工作期间,李强认识了土洋女子李奎娣。1957年,两人在土洋结婚,生儿育女。1959年,李强在土洋入党。随后,李强又调到宝安县林业局工作,1971年回到葵涌任粮管所党支部书记,1984年2月离休。也正是这一年,经深圳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勘探和调查,发现并确认了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所在。

“我刚到土洋时,只知道这里曾经有东江纵队活动过,却不知道东纵司令部旧址在这里。”李强说起自己与东纵、与土洋的缘分觉得非常奇妙。“解放后,我有幸参与新中国建设,走过半个广东省内,最后在东江纵队成立的地方安家落户。”

1988年,李强加入深圳市东边纵联谊会,成为了葵涌东边纵接待室负责人。至今32年来,几乎每天清早,他都要搭乘公交车前往葵涌老干中心的接待室上班,中午再回家。除了处理东边纵联谊会的相关事宜外,李强做的最多的就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他义务担任革命传承教育宣讲员,为超过2.3万人次讲课,还担任失业青年和戒毒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参与筹建葵涌革命烈士纪念碑。

“东边纵接待室刚成立时,葵涌有38位东纵老战士,现在只剩下4位了。”经历过革命考验的李强并不避讳生死的问题,他甚至在《革命回忆录》最后一段写到“我死后将我的遗体贡献给红十字会安排”,原来李强20多年前已在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签订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只要能对人有用,便能实现我的生前志愿。”一生忠诚戎马行,一片丹心为人民,李强的愿望朴实而动人。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张妍 通讯员 张莉 郭无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