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根脉源远流长 追梦路上同向同行丨大型纪录片《征程》
央视科教
2022-10-01 12:45

《根脉的传承》

莫高窟的春天,常常弥漫着黄沙,摄影师吴健带着徒弟来到窟顶,多年来他习惯在同样的位置,记录下莫高窟不同的色彩。

抢救性的科学保护,成为守望敦煌的先行者们在这里实践理想的第一步。然而,时间与风沙,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改变着这里的模样。

面对保护与开放之间的考验,樊锦诗转换视角,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永久地、高保真地存储莫高窟内的文化遗存。

为了与侵蚀洞窟的风沙和生物抢时间,2012年,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共同研发,将人工智能嵌入照相设备,它可以在洞窟中,自行移动,自动调节灯光,按下快门的同时,图像信息即时显示在拼图的系统中。

如今,在樊锦诗和吴健团队这样一代又一代敦煌一线工作者的努力下,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彩塑和佛像,得到了新生。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了永久保存。

守望的意义,是留存伟大,流传美好。而这其中真正的内涵,不单是致敬那些易逝的岁月,更是为了将其背后的价值,凝成永不褪色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自信。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成为我们国家又一座全新的时代象征,将长久讲述一个伟大政党的不凡历程。走进馆内,每个人都会深切地感受到,绵延百年的红色壮阔历史,记录着华夏儿女赢取自强的每个脚步。

3个月提交设计方案、987天建成,曾经的一切,因这样一个空间,而浓缩为一首立体而丰富的史诗。

2018年5月中旬,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设计任务。尽管从业经验丰富,他还是感到分外紧张。

不断打磨,不断调整,设计方案从最初的雏形,变得越来越丰富,经过5轮比稿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方案在7个团队中脱颖而出。

700公里外的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雕塑家李象群也接到通知,他被指定为党史展览馆《追梦》主题雕塑的创作者。虽然现实雕塑是李象群的强项,也是鲁迅美术学院的传统,但面对这样的任务,李象群也意识到挑战重重。

《追梦》,以“团块结构”作为主体造型语言,写实的基础上强化情感的表现,诉说着追梦路上的奋斗故事。

一座座风格化的写实雕塑出神入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娓娓道来着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征程故事。

一件件记忆中耳熟能详的生活点滴,引领人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峥嵘岁月。我们在党和人民携手发展的历程中,感受时代的变迁。

2021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引发参观热潮。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百年奋斗、百年成就,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在观众面前。

历史记忆层层叠加,追梦之路渐行渐宽,一个民族最动人的精神底色是文化自信,这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厚的底气和最深沉的力量。

《同一片热土》

林智远,1989年出生于台湾嘉义。26岁的时候,他跨越海峡,来到了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福建平潭。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智远邂逅了北港村,一个位于平潭岛东北部,极为偏僻的小渔村。

2016年,林智远在北港村租下了几栋空置的石头厝,正式踏上了他在大陆的创业旅途。那一年,北港村有了第一间咖啡屋、第一家民宿,和第一个文创空间。

以平潭为起点,林智远和伙伴们,开始走进更多村庄。然而,去过的地方越多,他心中涌动的情感,就越发复杂。明明是未曾到过的地方,却有着故乡般熟悉的感受。

曾经,他以为自己,只是个外来的旅人;而现在,他明白自己,却是个回乡的游子。在寻找与发现之中,乡愁这件事情,变得鲜明而具体起来。

从台湾,到大陆。七年光阴荏苒。最初,是谋求个人发展;后来,是寻访家族记忆。而林智远们明白,我们这一代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共同努力。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将足迹印在福建的乡野。如今,已有近百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30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为福建两百余个村庄和社区提供旅游规划、设计创意等服务。

2014年,三位香港青年因为一次课外活动,接触了“鱼菜共生”这个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的概念。从此,一个关于农业种植的梦想,悄然发芽。

近年来,为鼓励港澳居民来到内地发展,各地相继出台了多项惠港澳政策措施。而被三位香港青年的创业热情和勇气打动,江门市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他们提供了场地,以供开展“鱼菜共生”的科研试验和项目孵化。

然而,从兴趣到创业,从科研试验到产业落地,这其中的困难,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资金短缺、作物歉收、试验屡屡失败、家人不能理解。科研路上的艰难困苦,没能阻挡年轻人前进的脚步。

2017年台风过后,重建温室大棚反而加快了技术的更新迭代。他们在成千上万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攻克多项技术难关。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而也是在这一年,三个香港年轻人,终于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从基础科研到产业落地——他们建成了62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循环农业植物工厂,蔬菜年产量可达300吨。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在开平市赤坎镇,已经完成了500亩土地的流转。一个大型的鱼菜共生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即将亮相。

来自澳门的年轻创业者陈振杰,也是其中一员。创业之初,陈振杰和伙伴们选择了人工智能领域。2015年,他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自己的科技公司,从澳门,搬到了深圳。

陈振杰的公司,从一个最初三人的学生创业团队,成长为拥有三百多名员工,在全国八个城市设有研发中心及下属机构的科技企业,为三千多家政企单位提供服务。

如今,越来越多像他们一样的港澳台青年,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他们用耕耘创造幸福,用科技致敬时代,用脚步铭刻乡愁。

(原标题:文明根脉源远流长 追梦路上同向同行丨大型纪录片《征程》)

编辑 编辑-许家宜(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