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融入社会治理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 文/图
2022-09-27 22:22

画“曼陀罗绘画”能够让心情平静下来、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会感觉好很多……日前,不少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居民第一次体验了专业的心理服务。

相关活动先后在鹅埠、小漠、赤石、鲘门四镇举办,由深汕特别合作区政法办公室深汕心港湾心理服务团队主办、深圳市全程心理卫生研究所提供专业支持,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众多群众参与其中。

深汕特别合作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受限于农村地区心理服务供给条件,当地居民对心理健康认知还不充分,甚至还存有误解,此次宣传活动跑遍乡镇,为的就是尽快补齐认知“短板”,呼吁人们重视心理健康。

记者获悉,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积极贯彻落实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有关要求以及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要求,借鉴深圳“光明模式”的有关做法,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融入社会治理,打造具有深汕特色的“民心工程”。

据了解,自2021年5月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开展两次全区大型测评及调研活动,举行了多次社会心理服务宣传、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等活动,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群众心理服务需求大 供给正在补齐

今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政法办心理服务团队对深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居民心理健康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研。

调查结果表明,深汕群众对心理服务存在较大需求,其中,工作/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工作时间平衡等心理困扰比较突出。调查同时显示,超半数受访者自述选择自己独自应对,而自述求助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员帮助的比例较小。

“这可能与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有关,也可能与心理服务供给不足有关。” 心理服务团队负责人分析。调研发现,不少群众对于心理问题存在“病耻感”,对心理疏导有抵触情绪。

与此同时,在各类民生保障政策处于逐步完善阶段的深汕特别合作区,社会心理服务也刚刚起步,心理服务场地、人员不足等问题还需要逐步解决。

调研发现,深汕大部分镇、村级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对需求处于中、高程度,站点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对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辨识能力较弱,单亲家庭、空巢老人、特困户、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常常得不到及时专业疏导,处置也缺乏规范流程。

针对调研发现问题,深汕特别合作区根据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要求,指导搭建规范性“区-镇-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规范,已陆续开展青少年行为问题、亲子关系、工作压力等方面心理咨询服务,一张覆盖全区的服务网正在形成。

同时,区政法办通过购买服务等手段,组成区级心理咨询师辅导员队伍,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取得进展。一年来,已有400多人参加了镇村基层工作人员及心理服务工作者专题培训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人才储备、培训工作有条不紊。

一位群众正在向心理咨询师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区政法办负责人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社会心理服务项目实施有关方案已经制定,将进一步探索深汕特别合作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全面提升辖区内居民群众社会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心理服务需求。

心理服务“民心工程”打造“光明模式”深汕实践

一个窗口解决问题,“光明模式”是深圳探索超大城市城区社会治理新路径形成的宝贵经验。其中,将心理服务纳入社会治理全过程,为解决群众诉求、化解基层矛盾提供有力抓手,是“光明模式”成功密码之一。

特区经验赋能老区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正以实际区情和群众需求出发,结合深汕当地发展阶段实情,将心理预测预警、心理服务转介、心理疏导服务指引、危机干预等专业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全过程,打造凸显深汕特色的“光明模式”新实践。

“现在我们饭店生意很难做,这让我很困扰。”在赤石镇宣传活动现场,一位个体工商户向心理咨询老师袒露心声。在心理咨询老师耐心引导下,他自我分析了负面情绪产生原因,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坦诚地提出了加强公共交通和夜间交通建设的意见。一番和谐而高效的谈话,让她的焦虑缓解不少,也为政府部门下一步决策提供了民意参考。像这样通过心理咨询打开心结、了解民意的案例,在宣传活动中并不少见。

借鉴深圳完善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的经验,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盘活既有资源,确保每个镇具备一个符合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要求的社会心理服务室,为辖区内村民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力争把社会心理服务室打造成为能有效缓解群众心理压力的“心港湾”,以完善的心理服务阵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同时,区政法办根据深汕地区农村较多的实情,安排心理咨询师在区、镇、村级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巡回为群众提供面对面个案咨询,为不便前往社会心理服务站点的群众提供家访服务,努力实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区域全覆盖、人群全覆盖、需求全覆盖。

在镇上公共空间摆出的心理咨询宣传小站很快就吸引村民驻足。

线上服务同步跟上,结合深圳通过网络平台落实群众心理服务诉求的经验,深汕心理服务线上微平台已经上线,群众可以通过群众诉求平台、心理服务热线电话、微信等渠道开展咨询疏导,缓解群众家庭、工作、生活压力,纾解心理问题。

区政法办负责人表示,辖区内居民群众社会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的培育,将大大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将助力创建深汕特别合作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原标题《深汕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融入社会治理》)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