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中世纪英国的铸币税
梁发芾
2022-09-27 11:28

中世纪英国最大规模的重铸货币是在爱德华一世时期。为了促进英国的对外贸易,英国需要用成色良好的货币,赢得国内外商人的信赖。

英国货币单位有便士、先令和镑,1先令为12便士,1镑为240便士。有时也用马克及和盎司作为货币单位,1马克等于120便士,1盎司等于20便士。

中世纪,英国国王通过征收铸币税,获得不少财政收入。其获利方式是,首先,国王通过更换铸模的方式,向铸币师收取固定的费用,这笔费用先是20先令,后降为18先令。旧币兑换新币也要征收费用。为了得到更多兑换费用,重铸货币的间隔从平均6年缩短到2-3年,铸模也要频繁更换,国王也得到不少收入。其次,铸币师还要定期向国王缴纳一定的租金,因为理论上铸币厂是国王的。租金为每年18-20先令,后来有所降低。在1180年之前,铸造师负责货币的铸造和兑换,铸币利润也由他们征收后再将其中一部分收益通过更换铸模的方式交给国王。1180年后,国王完全控制了铸币厂和货币兑换所,就可以直接从货币铸造和兑换中获利。当时把这种铸币收益叫做铸币税,此后国王的铸币收益统称为铸币税。

到亨利三世时期,早先铸造的银币由于磨损和被人为刮削,往往只剩原来2/3的重量。1247年,亨利三世决定重铸货币。旧银币停止流通,持有者到货币兑换所兑换新币,但每镑需要交纳13便士的铸币费。康沃尔公爵理查为亨利三世预付1万马克铸币开支后,换取他享有以国王的名义连续5年旧银币兑换新银币的权力,利润与国王平分。亨利三世将理查享有的货币兑换权时间延长为12年,并从中分享到2万镑的利润。

中世纪英国最大规模的重铸货币是在爱德华一世时期。为了促进英国的对外贸易,英国需要用成色良好的货币,赢得国内外商人的信赖。1278年,爱德华一世下令禁止破损的英国银币流通到国外。同时,他还下令铸造新币,除传统的面值1便士的银币以外,还铸造了面值半便士和1/4便士的银币。此外,为了便于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还铸造了价值4便士的格罗特(Groat),也叫“大便士”。1279年,爱德华一世下令新币开始流通,磨损的旧币禁止流通,256便士旧币可以兑换240便士新币。铸币税给爱德华一世带来丰厚收入。据学者估计,在1273 -1290年间,平均每年征收的铸币税占财政总收入的11.7%,其中,仅在1280年一年的铸币收入就达到了 15180镑,约占当年财政收入(33160镑)的 45.8%。但1281-1300年铸币税收入起伏不定,占财政收入比例下降。总而言之,爱德华一世统治期间,从重铸货币和兑换中平均每年获利2000镑左右,约占财政总收入的5%。

1307年之后,由于白银短缺,铸币厂的铸币活动越来越少,铸币税逐渐下降,铸币厂处于亏所状况。1322-1344年间,国王不但没有从铸币活动中得到任何收益,反而还为维持铸币厂正常运转支出了不少费用。1344年开始铸造金币,铸币税再次较大幅度地增加。在1351- 1355年平均每年的铸币税从之前的3600镑上涨至5628镑,约占财政收入的7- 11%。其后铸币税占财政收入比例下降,铸币税不再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

(作者系财经学者)

(原标题《中世纪英国的铸币税》)

见习编辑 吴剑雯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高原 桂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