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怎么能没有表情包?
央视网
2022-09-23 00:00

近日

表情包度过了自己的40岁生日

从1982年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法尔曼教授创造“:-)”

到如今“万物皆可表情包”

在线上交流深度融入生活的当下

表情包似乎已经成为“沟通之盐”

表情包40年进化史

“父母辈”的表情包

1982年9月19日

电脑上的第一对表情字符

“ :-) ”和“ :-( ”诞生了

它们被用来区分发言是玩笑还是严肃

网友们纷纷表示

颜文字是“老网虫的回忆”

此后

拟人化的Emoji表情

大开脑洞的各种GIF动图、图片表情出现

表情包已经成为人们的“沟通之盐”

因为太习以为常

一旦缺少表情包

便会感觉每一句话都有难以启齿之感

没有表情包,还怎么好好聊天?

交流是一个多维度的行为

除了所说内容外

表情、神态、动作

都可以起到辅助表达与理解的作用

由于感官的单一性

线上文字交流时常会造成误解

这正是我们离不开表情包的原因

比如

单纯的文字表达时常让人分不清

是在开玩笑还是进行严肃表达

一旦加上“狗头”表情包

立场与情感就会清晰很多

经历了40年的发展

表情包已经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

构建起了可以内生与外延的话语逻辑

很多网友在聊天时

只发图不说话就可以聊很久

图片拥有文字表达所难以发挥的直观特性

因此在纯粹的沟通作用外

还兼具娱乐意义

表情包自身也成了一个文化系统

并且衍生出了自身的亚文化子集

比如众多明星表情包

萌宠表情包、影视表情包

通过生动的视觉元素

搭配精准的文字描述

让不少网友久久沉浸在

制作、收集表情包的过程当中

表情包便于广泛传播和二次创作的特性

使它们成了传播学中讲的“模因”

万能的“模因”——熊猫人

人们在创作表情包的过程中

完成自身情感的投射

当一个明星深受观众喜爱的时候

他的表演很可能会被“粉丝”截图

做成一个又一个表情包

近些年,表情包在沟通交流之外

也释放了一些社会意义层面的溢出效应

比如代表“悠闲”的微信表情包

去掉口中的香烟

有网友因此调侃

“10多年的表情包都戒烟了

你还在等什么?”

还有一些活泼可爱的文物表情包

比如传统佳节的饺子表情包

月饼表情包、粽子表情包

都在用新形式激活历史文化因子

成为传统文化与新兴青年之间的信使

人民日报微博中秋节后发布的emoji

因表情包产生的误会

表情包为交流带来快乐与便利的同时

也造成了一些阻碍

比如,当发送“微笑”表情时

很多中老年朋友想表达的

可能是友好、欢迎

而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中

这却是鄙视、生气的象征

因此,表情包的使用要慎重

一旦产生误解

很可能“有理说不清”

为了和长辈交流

有些网友努力寻找“正常”表情包

或直接加入长辈阵营

但有网友对表情包的普遍使用

提出了质疑

还有网友表示

自己表情包的使用

取决于聊天对象和场合

对朋友会发很多emoji

但是比较严肃的工作场合

还是会用纯文字沟通

如今

表情包已经40岁

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

表情包依然会是我们线上沟通的好伙伴

表情包是你的聊天刚需吗?

(原标题《聊天怎么能没有表情包?》)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桂桐,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