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和知识留在南疆 ——深圳支医支教队员的故事
​读特记者 李舒瑜 任琦 徐兴东 石义胜/文 齐洁爽/图
2017-09-13 08:51
收录于专题:大局

教育和医疗,是深圳在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中柔性援疆的两个“拳头”。一批批有一流专业水准的教师、医生满怀热忱来到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县,带去了新的技术与理念,为当地的民生事业注入了新的深圳元素和动力,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带着爱来到美丽的南疆

采访支医队、支教队的成员,扑面而来的是他们对援疆工作、对喀什的深情,对患者、对学生的关爱。

支医队副队长许文顺55岁了,是援疆队伍中最年长的老大哥。“上一批我就报了名,可是因为超龄被‘劝退’了。好在今年对正高职称专家的年龄限制放宽到了55岁,报名时我还不到55周岁,所以赶紧申请,这次就成功了。”他说起争取来的“苦差使”,还带着一点“我很幸运”的小得意,令人忍俊不禁。带着这样的热情,他到任喀什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的当天,就上台手术,并迅速以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者和同事的信任,有些不是急症的病人宁愿等一等也点名要求“深圳来的许专家”主刀,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一一应允。

“走遍新疆,我们喀什最好,风景最美、瓜果最甜、羊肉最好吃!”第八批支教队队长、深喀一高第一校长刘耀娟快人快语,说到“我们喀什”满是自豪,对这座西域古城的热爱溢于言表。在喀什工作一年半,她带领团队走遍东城7所学校、喀什市11个乡镇小学,以及市区的多所中学,面对面问答,点对点帮扶,“尽管起点不同,但教育的本质是不变的,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是相通的。”在繁忙工作之余,这位资深徒步爱好者,带领小伙伴们走老城,登高台,逛巴扎,穿峡谷,赏杏花,看胡杨……她发自肺腑地歌颂东湖边的合欢花、吾库沙克乡的热瓦普、还有吾斯塘博依街的铜器、高台民居的手工古陶、大巴扎的小花帽,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喀什的美好。

一流的业务水平体现“深圳标准”

黄涌有一张娃娃脸,看上去像个“毛头小伙”,但是挂职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的他已经是同事们最信任的业务能手。“有黄主任在,我们这个刚成立的新生儿科就敢接治重症新生儿患者。”

6月22日凌晨3点,20岁的再娜古丽在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提前分娩,生下一名27周零5天、体重1500克的超早产儿男孩,出生时全身发紫,呼吸困难。接到值班医生的报告,黄涌马上判断是超早产儿并发严重的肺透明膜病,需要争分夺秒地抢救!他冷静地指挥医生插管,调整呼吸机,并上呼吸机治疗,10分钟后抢救起了效果。之后潢涌按照最新的2016版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指南,使用了肺表面活性物质进一步抢救患儿。这名婴儿成为该院抢救成活胎龄最小的超早产儿。

支教队的张华老师连着两批援疆,记者见到他时,张老师在喀什已经支教两年半。援疆第一年,他创造的国语朗读教学法,对民族学校的国语教学法从理念到课堂模式进行改革,提高了国语课堂效率和国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了把这套教学方法更好地教给当地维吾尔族国语老师,他决定留下来,又干了一年半。

“通过朗读,让孩子连词成句,在语气语调的模仿中体会文段的情感,感悟国语之美。”通过大量的示范课,张老师广泛推广国语教学新方法,效果特别好。目前,国语朗读教学法已经在东城教育园区3所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中扎根,国语教学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涂耀林是深圳市第八批援疆支教队队员,任职深喀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助理,援疆之前他就已经被宝安区教育局评为“名师”。结合喀什学生的实际情况,涂老师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在深喀一高高三(19)班执教的高考备考化学示范课《物质结构的增分策略》,涂老师给听课的师生现场传授他的“并联学习法”,明确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最近模拟考试中的选答题第37题“物质结构”专项测试题,每4题为一组,列出每次考试第37题的得分、失分情况,用红笔订正失分的知识点,自己写成诊断报告,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提出各自的增分策略。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学生的成绩也稳步提升。

涂耀林还召集喀什市东城教育园区各高中化学教研组长,集中力量编辑适合当地情况的化学教材配套练习册, 将他的“深圳经验”和“喀什特色”结合起来,这一课题已经申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科研课题。

通过“传帮带”留下知识财富

谭红艳老师被大家称为“喀什的花儿”,她有着音乐老师特有的温婉气质,但却在担当重任时分外强大。为了促进双语学习与民族交流,支教队决定开展双语教学推广活动。谭老师一次次去试点学校多来特巴格乡中心小学与老师、学生们进行交流,不厌其烦地指导实施,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功举办了首届活动,丰富的活动展演让孩子们徜徉在双语学习的海洋里,并带动了一批当地老师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双语教学活动。张华老师几乎每天白天都在喀什地区的学校间奔波,手把手地指导当地老师集体备课。完善教学设计、审定电子教案,晚上还要通过QQ进行反馈交流。维吾尔族老师称他为“阿力木江”,这在维吾尔语里是“有智慧的人”。

第9批支医队成员的业务能力都很突出,他们不仅在本职工作中有出色表现,还主动开展“医林菁英工程”进行技术师承结对,坚持传帮带,通过手把手教学,持续改进和提高当地医疗业务能力。支援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的罗军医生开创了该院多个“首例”,进行了大量从未开展的疑难手术,通过实例示范进行教学;何素芳护士长重新编制了日常的操作流程和制度,言传身教规范护理工作的管理和操作。喀什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杨根东医生制定全科每天会诊读片制度,还建立了一个与医院同事及其他单位同行的微信群,24小时回答问题及夜间急诊紧急咨询;许文顺医生通过“一日一病”、“一周一讲”、“一月一核”的计划,不断提高外科的业务水平。

“高原支教日,国门处女行。边疆洒热血,无悔家国情。”这是连续三次参加支教队、已经在喀什工作了3年半的王伟老师的一首小诗,也写出了不畏艰苦参与援疆工作的建设者们的心声。他微笑着告诉记者,“我心中暂时还没有归期,也许,我会一直留下来。”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李舒瑜 任琦 徐兴东 石义胜/文 齐洁爽/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