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基建领域新赛道!院士专家南山纵论新基建技术创新发展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2022-08-24 22:19

8月24日,2022深圳新基建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南山举行。论坛以“赋能新基建·领跑新赛道”为会议主题,来自建筑领域的国内外院士、教授、专家、企业家代表和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打造“面向未来、创新集聚、绿色低碳”的高品质新基建工程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主办方供图)

本次论坛由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深汇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协办。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主持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会长孟建民认为,在未来30-50年,建筑功能空间将正从传统、不变、稳态的状态开始向智慧的、可变的方向做演进。基于此,他带领团队研究可填塞或移动的可替换的空间细胞单元。其最新的案例是各种防疫型微空间建筑,如防疫型的环保移动卫生间、移动淋浴间、母婴室、微宅、核酸检测亭等。尤其是核酸检测亭,当疫情之后还可以转换为保安亭、小卖部等,不会造成浪费。目前,这款核酸检测亭在澳门以及深圳的社区均有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滕锦光校长表示,建造行业材料的使用及其碳排放占了碳排放的四分之一,因此要基于新型材料的结构工程创新来助力碳中和发展。他说,减少材料要用高强度的材料,把强度发挥得好一点,用更加优化的结构形式。复合材料强度比钢材高,耐腐蚀,可设计,可用复合材料对混凝土外包进行加固。此外,复合材料在海洋工程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场景,如建造海上漂浮式结构、桥梁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欧进萍表示,我国多地震、多台风,装配式建筑最大的挑战是抗震,隔震减振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性能和抗震具有重要意义。而减轻和控制结构的振动,一直是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课题。减轻和控制结构的振动,主要有三种办法:一是增加动力,二是改变结构钢度,三是装置主动质量阻尼器(AMD)系统,启动主动控制。他强调AMD系统和装配式结构相结合。目前,这类装配式结构在深圳已经用上,由他和滕军两个团队合作,很好地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新基建事业部总工程师冯瑞丽表示,为解决工业用地的紧张问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各大城市开始积极探索以新型的工业载体模式,即“工业上楼”。由公司承建的深圳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是南山区推动“工业上楼”的先行示范项目,该项目将传统工业厂房由平面空间向立面空间转换,将为集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端制造业企业提供更为高效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原标题《院士专家坐而论道:开辟新基建领域新赛道》)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