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音乐人陈少琪:“声生不息”直抒港人情怀
晓红
2022-08-09 07:43

陈少琪

从去年《中国好声音》冠军伍珂玥翻唱陈少琪的《我等的花儿都谢了》,到今年《声生不息》演绎他的8首经典老歌,陈少琪说:我希望出现在你们歌单里的,不只有我的粤语老歌。他如愿以偿了。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由香港著名音乐家、深圳C Music Center国际音乐交流中心校长陈少琪作词的主题歌曲《前》、姊妹篇《我们会更好》全网推出,同时推出的还有他任制片人的系列微电影《出发2022》。这些被陈少琪称之为“大事纪”的多部作品中,他一以贯之的生活化手法、简古的文字主张、精妙独到的结构,以及丰沛的情感紧贴时代潮流,直抒港人情怀,像一支强心针,又像一股暖流,深深打动着网友,把这位唱哭无数人的理工男再次推进大众视野。

续写香江诗篇

陈少琪是生于香港、长于香港的知名音乐家。多年来,他一专多能,频频破圈,担任填词人、作曲家、唱片制作人、演唱会策划和监制等,与他合作的明星均“吨位十足”;同时他不断跨界演绎,以作家身份出版小说、散文,撰写电影及音乐剧,而他在朋友圈所展示的绘画天赋以及模型制作造诣颇深,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上世纪80年代是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港乐的巅峰时刻。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少琪为达明一派乐队青睐成为填词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心织笔耕三十余年,创作了逾3000首歌曲,迅速蹿红,成为粤语词坛火热的当家小生。

2005年开始,陈少琪转到内地发展,并以参与奥运、世博、香港回归主题曲创作等“大事纪”题材频频出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作品贴近时代的空间感、真实感,香港回归主题曲的创作亦代表了一代港人的集体回忆,有气势恢弘的一面,也有心细如尘的触觉,使他成为流行乐坛现实主义填词扛旗人。

回忆为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创作主题曲《始终有你》时,陈少琪感慨万千。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陈少琪在历史的透视中,用动态的静止和突然的爆发来展现情感的张力和主题的深度,他表示:“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岁月静好,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平稳。”因为了解香港,寥寥几笔歌词让港人热血沸腾,传唱至今。

再次受到香港特区政府邀约,是去年9月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创作主题曲。这个题材深深唤起陈少琪源源不断的灵感,《前》应运而生。这首歌共创作了两个月,曲作者张家诚修改了三个版本。

“用我心路代言,

坚毅代言,

建立每一天,

寻梦者启程起跑线,

在这狮子山下冲线,

愿这香港同心一起创建……”

在陈少琪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以歌为时代鼓与呼。大道至简。歌名《前》,遒劲、有力,与歌词内容呼应,激励香港年轻人在祖国赋予的新机遇面前,要牢牢把握机会,继续提升香港的竞争力,让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同时表达了炎黄子孙勠力同心,守望相助,向前看、向前走的决心,反映了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超燃的生命力,令人回味无穷。作品由包括谭咏麟、刘德华、张杰、谭维维、伍珂玥等在内的28位香港及内地歌手参与演唱,2022年5月31日推出后,以其炽烈的情感唱响中国。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深圳流行音乐协会主席赵久峰表示:“《前》大气磅礴,使时代充满了勇敢的声音,同时接续遥远的未来,给人以力量。少琪老师的家国情怀、人间大爱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和背景。”

今年6月24日,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了《前》的姊妹篇《我们会更好》。歌词极具巧思,因应大湾区的地域特色,为歌词设计了“三点水文体”,除了湾、河、江、海之外,整首歌词加入了三十几个三点水的字,配合张家诚的旋律起伏绵延。这种开合阔达的恢弘、出乎外与入乎内的深情正是他成熟的音乐风格。少琪老师说:“《我们会更好》一语双关,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方面相信香港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展现出香港与内地的血脉相连、与大湾区的互通融合。”

先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陈少琪的一句话被网友追捧为金句:“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先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金句的硬核被陈少琪浓缩在了《前》的歌词里,也贯穿在歌曲录制过程中。这次歌曲分三个版本分批录,从2月份开始到5月份结束。第一个版本是由20多位歌手组成的合唱,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参与的歌手,也不知道谁唱哪一句,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录。少琪老师说:“录制任务随时待命,灵活调度,常常搞到半夜”。伍珂玥后来告诉我:“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彼此之间不能够一起去录这首歌,但是我们的心和方向、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共鸣都是一样的。所以说,以这样一种线上的方式去共同完成这个作品,对于我来说,是特别难忘的一次经历。”艰难、曲折而坚持的过程,歌者与词者同频共振,完整诠释了歌词内涵。

金句的硬核也被陈少琪抒发在系列微电影《出发2022》和系列纪录片《港湾起跑线》里。从6月25日起,每逢周六晚上,由香港电视台推出陈少琪以制片人身份打造的系列微电影《出发2022》。微电影一共有四部,写了四个独立的故事。四个出生于1997年的香港年轻人,刚好今年也是25岁。他们就像香港的命运共同体一样,经历过人生的低谷、挫折,受到了爱情、友情、事业的冲击,也记录着他们源于坚持、走向未来的美好。

作为一个在内地生活了十几年的香港人,陈少琪拍摄了20集纪录片《港湾起跑线》《起跑线》,通过真实的镜头展示香港青年在国内的工作和生活,把大家习以为常的城市景观拍出了港剧风格,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他希望更多香港年轻人到内地走走看看,了解、融入当地文化和市场,在祖国的舞台上创出一番事业。

金句的硬核也投射在陈少琪的一生中。在位于深圳南山的C Music Center国际音乐交流中心会议室,该中心创始人之一彤小美向我介绍说:“陈少琪老师也是国际音乐交流中心创始人兼校长。中心传承校长的音乐理念,打造集互联网科技、内容出品、音乐教育于一体的数字音乐创新型平台。陈校长作品颇丰,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已创作完成了一部深圳故事的音乐剧本,待字闺中,期待牵手有缘人。”

深圳故事的创作中,人同此心的共情,同样承载了一位香港音乐人的使命,传达着向上的光芒。

(原标题《声生不息——香港知名音乐人陈少琪印象》)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晓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