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手记 | 手握核心技术挺起中国核电脊梁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吴亚男 张妍 彭丹/文 杨少昆/图
2022-08-01 08:11

大亚湾核电基地,有一个专家村。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运营初期,大部分工程技术岗位是外方担任,为此建起专家村供外方居住,并配套建设了运动场、幼儿园等。高峰期时,这里居住着近2000人,曾是深圳外国人最密集的地方,被称为“小联合国”。

如今,在专家村,乃至整个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国人寥寥无几。

专家村的人员更替和数量变迁,反映了中国核电4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引进国外设备、技术和管理,到拥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并挺胸“走出去”;从“小学生”到跻身世界先进之列,成为“优等生”,中广核成为中国企业后来居上并能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的一个典型代表。曾被喻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高”的大亚湾核电站,更是成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技术管理标准的“孵化器”。

以大亚湾核电站“高起点起步”,中广核立足深圳、走向全国、迈向世界,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自主发展之路,探索出一条安全、经济、科学的核电专业化运营方案,有力推动我国核电技术、管理的持续创新,打造出国家名片“华龙一号”,使中国从“核电大国”跻身“核电强国”之列。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广核的发展壮大,是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中国企业从模仿到创造、再到智造的一个实证。它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核电之所以称为“国家名片”,昂首挺立世界,正是因为我们将核电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了技术底气和技术自信。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手记 | 手握核心技术 挺起中国核电脊梁》)

见习编辑 韩湘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桂桐 连博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吴亚男 张妍 彭丹/文 杨少昆/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