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者大会信息量好大,连机器人都聊嗨了!

读特记者 张程 闻坤 见习记者 周雨萌 文/图
2017-09-08 20:04
摘要

读特记者在2017全球创新者大会现场看到,备受关注的百度机器人“小度”在现场与Hanson Robotics出品的机器人“Han”同台切磋上演“才艺秀”,刷新人机交互认知,成为大会最为吸睛的“重头戏”。

机器人“大辩论”30年后的未来

机器人竟能互相“聊天”?在深圳就能见到这谐趣的一幕。9月8日上午,以“智慧的地球”为主题的2017二十国集团(G20)智慧创新论坛暨全球创新者大会(GIC)(以下简称2017全球创新者大会)在深圳正式开幕,论坛涉及科技、文化、商业、自然等领域,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约800位知名企业代表及行业创新者出席了活动。

据介绍,大会议题分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医疗、清洁能源、智能制造等13项主题版块,并设置了“湾区创造”、“未来学院-青年创新论坛”等4个特别专场及“创新型企业文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研讨会”、“青年创业家专场:数据时代的新商业”等4个互动专场,同时还将举行项目路演、创新产品展示与体验空间,为参会者提供多元化的交流、互动与分享平台。

读特记者在2017全球创新者大会现场看到,本届大会贡献诸多亮点,其中,备受关注的百度机器人“小度”在现场与Hanson Robotics出品的机器人“Han”同台切磋上演“才艺秀”,刷新人机交互认知,成为大会最为吸睛的“重头戏”。针对机器人的未来,两位机器人也展开了热烈讨论。“Han”认为,30年后机器人将几乎取代所有的工作;“小度”则认为机器人是服务于人类而非取代,未来机器人将会提升更多技能,更好地理解、陪伴并服务人类。

专家直言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和痛点

据大会承办方之一深圳市贸促委介绍,为更好地鼓励服务深圳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此次大会专门设置了深圳创新企业报名特别通道,旨在推动一批优秀深圳企业与全球创新者们共同聆听前沿创新思想,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合作。

在这次2017全球创新者大会上,有专家直言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和痛点,建议进行从0到1的项目式教育,全链条、系统地培养创新人才,而非简单的对接资源。

“中国科技创新有三大优势,但科技型企业在创新创业时仍面临不小的挑战。”长江商学院科技创新和创业副院长甘洁教授表示,一是以供应链为核心,加上物流和生产所形成的制造的生态体系;第二个优势是较低的研发成本和销售成本;三是中国巨大的市场。这三大优势不仅对智能工业上创新有帮助,同时也适用于非制造业,包括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同时,科技型企业也面临技术人才缺乏、管理能力欠缺和企业结构机制不完善等难题。

“从0到1的项目式教育,能系统地培养创新人才。”甘洁表示,她在早期参与了大疆创新的孵化,意识到硬件创业的周期非常长,需要多次迭代,是个考验耐心和技术支持的行业。“我们的创新企业不是在孵化器里对接几个资源就可以,而是需要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或者说是一个全产业链资源的支持,包括人才输送、技术指导、海内外媒体推广、工业设计、法务、知识产权,还有公司架构的梳理等等。在智能工业的时代,我们需要能够系统地培养创新的人才,在长江商学院发起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的硕士项目,在两年内从概念验证、原型开发和市场调试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希望通过产业和教育的共同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智造”的飞跃。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张程 闻坤 见习记者 周雨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