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8月末有15只绿色基金推出 深圳金融产业春风拂绿

读特记者 沈勇
2017-09-08 19:47
摘要

9月8日,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举办“绿色金融论坛”,读特记者获悉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上半年投向清洁能源领域等的绿色信贷资金104亿元,同比增长27%。与此同时,深圳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方兴未艾。

随着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选择,深圳作为中国低碳先行城市,正度来春风吹绿金融产业。9月8日,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举办“绿色金融论坛”,读特记者获悉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上半年投向清洁能源领域等的绿色信贷资金104亿元,同比增长27%。与此同时,深圳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方兴未艾。

金融产业尽染新绿

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举办期间,“深圳蓝”的天空受到国内外嘉宾一片称道。“深圳绿色金融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说我们的财政资金充裕,资本市场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所以绿色金融的业务有声有色。”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副行长、深圳绿金委主任林平介绍。

绿色信贷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市绿色金融发展的主体;在绿色债券方面,至8月末,深圳有8家证券公司开展了绿色债券的承销,承销金额550亿元,其中招商银行主承销的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度绿色非公开债务融资工具成为了全国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熊猫债。

在绿色基金方面,到今年8月末深圳共有10家基金公司推出了15只绿色基金产品,占国内绿色基金产品总数的30.6%。产品涵盖了股票指数型基金、混合型投资基金与股票型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其中绿色指数基金为多家基金公司所青睐。

在绿色保险方面,主要包括环境污染责任险、新能源企业财产险与环保项目工程险等3个主要内容,涉及到企业100多家,保额合计60多亿元,占比80%,除了上述主要的绿色金融业务之外,深圳市场上还有绿色信托,绿色金融租赁,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等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绿色金融不断“聚力”

随着深圳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不断“聚力”。林平介绍,2017年6月成立的深圳绿色金融专业委员正在开展“七个一”工程。

一是研究开发中国绿色金融中心城市指数;二是制订绿色基金评价标准,已经纳入全国绿色金融标准化研究工作的框架之下;三是成立专业化的绿色担保公司,填补国内此项空白;四是积极推进深圳申报国家第二批绿色集中改革创新试验区;五是推出包括绿色债券、碳金融、绿色保险、绿色指数、绿色信贷方面的创新产品;六是探索利用金融手段快速变现,整合绿色产业上下游资源,解决环境外部性、内生化的世界难题,探索一条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七是寻求推动深港绿色金融合作的深入开展。

林平表示,深圳绿金发展政策性保障也在不断强化,“为增强绿色金融的吸引力,深圳市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积极推出了各项扶持政策,绿色债券评级费用补贴,保险保费补贴等,还会尽快出台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持政策。我们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加多样系统的鼓励性政策出台,促进我市绿色金融市场发展。”

打好绿色金融“三张牌”

“深圳绿色金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业务规模比较小,产品创新不足,绿色投入不够等现实的短板。”林平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绿色金融商业局限性的制约,另一方面则与绿色金融的发展不健全相关。

与会专家也探讨,绿色金融与其它金融业务相比,往往存在投资回报低,回报周期长的问题。此外还具有信息不对称,环境风险分析专业性强的难点。其次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需要通过政府有形之手促进发展。

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也需完善,在深圳的实践看来,绿色企业项目库与绿色信息交流平台急待建立,第三方绿色认证需要丰富,绿色人才急需培养等等。

“为保深圳碧水蓝天代代相传,我们应该牢牢把握绿色金融这一战略机遇,着力打好三张牌。”林平介绍,

一个是将绿色与创新相结合,打好深圳绿色科技产业的创新牌。调动金融机构绿色投资积极性,以服务实体满足深圳绿色科技产业发展需求;二是将绿色与文化相结合,打好绿色金融文化的牌。培育传播责任投资先进理念,鼓励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新主张;三是将绿色与深港合作相结合,打好绿色金融合作的国际牌。深圳应加强深港绿色金融合作,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积极探索推动跨境绿色资本流动,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生态环保合作方面展开协作交流。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沈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