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艺术家周力:画出内心的光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2-07-24 19:14

2022年对艺术家周力来说,是一个丰收之年。4月刚刚在深圳坪山美术馆开展“桃花源·迹”到个展“水与梦”于6月13日、7月2日分别在法国普罗旺斯的查特·拉科斯特艺术酒庄和爱尔兰都柏林的科林画廊展出,粉色与蓝白基调的三场展览交相辉映,勾勒出周力跨越近二十年的艺术探索。

周力生于湖南,其创作生涯从20世纪90年代左右横跨至今。曾旅居法国7年,现居深圳。她的作品在当代艺术中具有独特性与代表性,平衡于理智与感性、轻盈与厚重、写实与写意之间。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了周力,她讲述了艺术创作的理念与故事。

以古典“桃花源”为支点,连接理想与现实

《桃花源-迹》之二 ,布面综合材料,200cm x 300cm 2022

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家喻户晓,其中关于“桃花源”的意象以及其中表达的中国传统自然观与周力的艺术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2022年4月,在坪山美术馆举办“桃花源·迹”是该馆的深圳艺术家系列展之一,呈现周力17年来关于“桃花源”意象的长期研究性创作,这也是“桃花源”系列创作迄今为止比较整体的一次集中展示。借由展览的架上作品与空间定制装置,并在粉色主题的设定下,周力精心构筑了一个艺术的“理想世界”,让观者感受“仿佛若有光”的意境。

周力回忆此次展览展出的最早作品可以追溯到创作于2005年《蜕变》。2005年她的孩子出生以及艺术家一系列的身份与境遇的转换同时发生。彼时,周力作品中的具体物象开始逐渐为无形可辨别的物体所取代,并出现“桃花源”系列的主题色彩:粉色。

《桃花源-迹》之九 , 布面综合材料,250cm x 600cm,2022

粉色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着想象、希望或是精神的抚慰。周力将粉色定位为连接个人经历和理想境界作品的基调。有趣的是,在这场展览中,周力说,并非去还原“桃花源”这一古典文本的场景,而是借助它作为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支点。展览名称中的“迹”也如周力所言,诠释出她创作“桃花源”系列的“心迹”,创作风格与生命体验的“痕迹”及其内在的发展脉络。

托尔斯泰曾言,艺术不是手艺,它是艺术家的体验到的感情的传递。策展人贺潇指出,在近些年的创作中,周力将个体感和经验中的沉淀下来的情感渗透到了更广泛的社会与历史进程中,并以其擅长的艺术表达方式将发生在当下瞬息万变的事件中无处安放的情感转换为可触摸、可与之共鸣的形式。可以说,“桃花源·迹”正是周力所思所想的艺术呈现。

长期探索自然与人的主题

《水与梦》之五,布面综合材料, 200cmx300cm,2021 

在普罗旺斯和都柏林展出的“水与梦”则是周力继“格林迷踪”(2020)、“桃花源”(2022)之后的第三部曲,延续着艺术家长期探索的自然与人的主题。与“桃花源·迹”粉色主题不同的是,这两场以蓝白色为主的展览,带来的是周力2020至2022年期间创作的全新系列,以及2014至2016年期间创作的未公开展出的作品。

从2014年起,受到伊夫·克莱因极致饱和蓝色的启发,周力开始其自我谱系中关于蓝色的长期创作。水与梦,憧憬与隽永、神秘与灵动,总能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在周力看来,哲学家、诗人巴什拉在《水与梦》中,对水这一物质展开了诗意的遐想和阐发,论述了水的宁静、温柔、忧郁,转瞬即逝和狂暴,周力相信视觉也能与之呼应。

《水与梦》之八,布面综合材料, 194cmx180cm,2022

周力如此阐述创作的缘起,“水与梦”的系列绘画就是水,以蓝白色为主。显性的线条穿插在光与虚实当中,我站在水中间,即游即走,偶尔会出现山,情绪在广袤无垠中游走,描绘着人与自然达成的和谐。“这一系列始于2014年的《致挚爱的蓝》,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我更加关注水的某种精神性的纵深感,而‘穿透’最终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克莱茵蓝’的极致饱和,以及南宋马远描绘的水,都给了我启迪。我并不仅仅是在画水,画的是对水的理解的一种观察方式。”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如何用简约的线条表达出水所包含的,复杂交织而又具体的东西?这也是周力所思考的问题。“让线条既有纵深感、空间感,又要灵动,慢慢生长出自己的语言,”周力说,“水能给你无尽的想象,只有穿过水的这种精神性的纵深感,每个人才会更好地了解自己。这也是我看待自然和世界的一种感受。”

绘画是诗意的瞬间

周力的作品以综合媒介绘画和装置为主,在不局限于材料形态的同时,坚持着个人美学脉络和艺术思想的延伸。她的作品兼具欧洲的浪漫气质和中国的刚劲飘逸;在探寻当代美学疆域的同时,展现出人文关怀。她的画总带给每位观众独一无二的体验。

在很多评论家家看来,周力的作品与中国水墨画的形态相似,两者同样地讲究意境神韵、简约大气。事实上,来自东方文化的力量和涵养一直渗透在她的创作中,自学研习书法和传统绘画以及后来的西方艺术积淀让她的作品在抽象中呈现出一种诗意。在她的每一件作品里,那些不经意间显现的灵动细节皆由此而来。

线条是周力艺术的符号,在周力看来,东西方的文化很自然流淌在她的血液中,成为她生命体验的组成部分。纵观她作品的线条,就会发现她的线条富于自觉,将传统艺术的美学吸取了可供转化的资源,也使得她的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风貌。

疫情给世界带来很多变化。面对这种变化,周力有自己的节奏,阅读、思考、按照自己的节奏,创造更加丰满的世界。“我喜欢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情,画画、保持专注,这个很重要”。

作为一名立足深圳的艺术家,周力也观察到深圳的文化艺术气氛越来越浓郁。“最近几年来,包括坪山美术馆在内的很多美术馆建立起来,比如卡普尔、卡特兰等一批艺术大师的作品来到深圳展出,越来越多的市民在美术馆里感受艺术的力量,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深圳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希望以后深圳的文化艺术发展越来越好。”

本文图片均由周力工作室提供

(原标题《专访|艺术家周力:画出内心的光》)

见习编辑 饶欢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