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南山蛇口街道蓝漪花园:党建赋能基层治理,“老大难”小区变“幸福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世伟
2022-07-20 08:59
收录于专题:百名记者走基层

楼栋大堂焕然一新,绿化更美观了,路灯更敞亮了……近日,记者挂点走访南山区蛇口街道海滨社区蓝漪花园小区。刚一踏进小区大门,记者便明显地感受到,这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如今变得更新、更“靓”了。

小区中心广场升旗台是公益服务促进会筹款改建项目之一,目前小区已形成每周一升国旗常规活动,吸引众多党员群众参与。 资料图由海滨社区提供。

走访期间,不少居民向记者反映,小区以往也曾存在公共设施设备老化、外围路面破损、缺少维护修缮资金等突出问题,业主群体内部、业主与业委会、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矛盾重重,是远近闻名的“问题小区”。不过,仅短短几年,蓝漪花园小区便实现由乱而治,更被住建部评为“中国幸福小区”称号。

海滨社区党委书记卢志蓬向记者表示,过去蓝漪花园小区的问题在于,社区治理小区缺乏抓手、小区主体参与无秩序、矛盾纠纷想化解没核心。为此,海滨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通过社区搭桥,把党支部建到居民小区,逐渐探索出“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物业服务、社会公益组织”四方协同驱动小区治理的创新机制,使得小区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把党旗牢牢插在小区治理的难点和痛点上,变“满盘沙”为“一盘棋”

基层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近几年基层社区治理持续探索的重大课题。

海滨社区党委书记卢志蓬回忆,以往很长一段时间,蓝漪花园小区物业管理缺位、服务不足,占用小区共有资源谋取私利,擅自对外出租停车位,占用、出租物业用房,导致小区矛盾不断升级。而此前几届小区业委会又缺乏公信力,对物业的监管长期不到位,难以发挥业委会的实际作用。再者,开发商长期拖欠百万维修资金,小区环境品质日益恶化。业主们对现状强烈不满,却难以统一行动意见。多重困境之下,业主群体内部、业主与业委会、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相互猜疑、各自为战,小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链条断裂,成为了困扰社区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化解业主群体、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卢志蓬介绍,2017年,通过业主大会换届选举的契机,海滨社区党委深入蓝漪花园小区开展调研,并引入小区党建治理改革,成立由18名业主党员组成的小区居民党支部,有效激活了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同时在小区治理上不断赋权、赋责、赋能,强化党支部在小区各类评优评选项目、民生微实事、扶困救济慰问等工作中的话语权,小区治理从此有了“核心引领”。

“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扩大党对居民小区治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覆盖面,是破解社区小区治理重点、难点、堵点的关键措施。”卢志蓬说。据了解,作为小区的“引路人”,小区居民党支部除了对接社区党委工作,还肩负着监督业委会、物业服务处工作、走访业主、总结小区问题、规划小区前景的重任。

“在小区居民党支部的引领下,小区不仅成功追回开发商本体维修金150万元,还拿回了多处小区业主共有的管理用房,成功解决了小区遗留十七年之久的物业纠纷问题。此外,小区党群活动室、小区升旗台等公共设施相继建成,小区环境也变得更美了。”作为海滨社区党委成员挂点蓝漪花园小区居民党支部的肖志文介绍,针对小区问题无人反映、无人管、无人跟进的状况,小区每月召开定期居民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及物业服务处三方对接会议,共同商讨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打破了小区治理“群龙无首”的僵局。

在小区居民党支部的团结引领下,蓝漪花园小区“党建+居民共治”“党建+物业”的路子越走越远,业委会监督问责、服务处执行管理的效应大大增强了。

党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基层治理

记者挂点社区基层调研走访发现,除了小区居民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处,蓝漪花园小区还拥有一支特殊的社会组织——“公益服务促进会”,在小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蓝漪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庄景坪介绍,此前,楼盘开发商迟迟不上交维修资金,小区公共设施老旧、消防设施更新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为维护小区业主的共同利益,充分发挥居民在小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小区党支部打破“等靠要”思想,推动成立了这一公益服务组织。据介绍,促进会主要负责组织义工团队开展义务劳动、搭建和完善捐款平台、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接社区义工活动等各项工作。如今,促进会拥有60多名小区志愿者,主要以退休老干部、在职党员为主,年龄上至84岁,下至18岁。

“公益服务促进会号召小区热心居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时确保公益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大大激发了业主群体的公益活力。”庄景坪兼任该会会长,带头捐款20多万元,更换了小区昏暗的路灯,翻新了破旧的楼栋大堂。小区居民黄邦鑫也捐出35万元,对小区的南、北大门进行定向改造。在他们的感召下,一大批党员及热心业主不断涌现。大家的热心捐款,为改造更新小区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为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小区许多业主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亲身上阵。“这里每栋高层楼栋大堂都做了防高坠顶棚建筑,各单元外墙立面也进行了改造。为了节约成本,工程项目均由小区业主自己采料施工、自愿认捐,相关项目公共支出费用从130万下降到40多万,相当于爱心业主奉献了80多万。”庄景坪表示。

据悉,促进会成立以来在全体小区居民范围内募集善款多达200万元,并将筹得的公益资金定点投向路灯更换、破旧路面升级改造、中心广场绿化提升等50多个项目,多年的“问题小区”终于“旧貌换新颜”。记者在蓝漪花园看到,目前小区多数改造工程已完工。“以前这里破破烂烂的,改造以后完全不像一个老旧小区了。”居民李女士感慨道。

如今,蓝漪花园小区实现华丽转身,正是社区构建“党建+”模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让基层焕发新活力的生动缩影。

海滨社区党委副书记于怀亮向记者表示,公益服务促进会参与基层治理,为蓝漪花园小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急事、难事,成为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弘扬社区精神、降低小区治理成本的重要支撑力量。

不过在这背后,还得益于“四轮驱动”的党建工作机制。于怀亮指出,小区居民党支部、公益服务促进会、业委会、物业服务协同工作,共同促进了小区治理结构的合理化。以小区改造项目为例,“先由小区居民党支部通过会议做出部署,党员负责发动小区内工程师、设计师、工程预算员等参与制定工程计划,公益服务促进会负责发动爱心业主捐款捐物,业委会负责项目申报、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处则负责组织施工和安全保障。四者链条明确,密不可分。”于怀亮说。

社区特写

推行“党建+物业+养老”新模式 社区老年人幸福感满满

海滨社区属临海社区,随子女定居的老人多。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年轻人购买了第二套房,社区里独居老人渐渐多了起来。养老问题也因此成为社区当前着力解决的社会问题。

走入蓝漪花园小区中心广场,一座刚刚落成启用的公益电梯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海滨社区党建组织员肖志文告诉记者,原本小区地下停车库没有直达电梯,小区老人、孕妇、残障人士等人群进出地下停车库极不方便。在社区党委牵头、社区物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蓝漪花园小区居民党支部提议建设连接地库与地面的公益公共电梯。鉴于小区建设资金紧张,公益服务促进会面向全体小区居民发出捐款倡议书。不足一周时间,小区55户居民捐款45万元,让公益公共电梯顺利启用,小区老人行走变得更方便了。

建立养老专员热线、每月召开老年人生日会、志愿者定期上门慰问老人、社区联合小区物业排查老年人家庭消防安全隐患……除了公益电梯,记者还看到,小区在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探索“党建引领+物业主导+居家养老”模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帮助一对年近八十且疑似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家,海滨社区还专门成立一个由小区党支部、社区工作者等10人组成的爱心帮扶小组。“这一户老人家的子女都在国外,一直联系不上,我平时有空就会过来看看他们有什么需求。”小组成员杨为茂是海滨社区楼栋长、蓝漪花园小区物业管理处保安队长。加入爱心帮扶小组后,杨为茂主动提出每日为老人上门送饭,并负责室内清洁、购买生活用品等日常生活服务,解决了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

“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继续为高龄、独居、空巢等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并往多元化养老服务不断延伸,是我们社区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海滨社区党委书记卢志蓬表示。

(原标题《南山蛇口街道海滨社区蓝漪花园小区蝶变之路:以党建赋能基层治理“老大难”小区变“幸福里”》)

编辑 特区报-王子烨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世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