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线调研 | 中凝科技:在“蓝色烟雾”上起舞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吴凡 吴蕾/文 殷天娇/图
2022-07-13 21:50

气凝胶,又被称为“最轻固体”“蓝色烟雾”,目前已成为新材料赛道的创新“发动机”。6月30日,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稳中求进向未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来到深圳中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天赋与调研团深入交流表示,创始团队经过“十年磨一剑”式的自主创新研发,在国内最早将二氧化硅气凝胶技术应用到各行业领域,“实验室里攻克技术难题,只是从0到1,我们现在加紧做从1到100,把产品应用到工业、建筑、新能源汽车、纺织品等等更多更丰富的场景中,去年我们的气凝胶粉体、气凝胶涂料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都是首位,努力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新材料产业增添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杂志《科学》将气凝胶列为十大热门科学技术之一,并称其为可以改变世界的多功能新材料。中凝科技在全球首创气凝胶无氯常压干燥制备技术,走出实验室步入市场的短短7年间,其快速成长为亚洲产能最大的气凝胶制品生产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气凝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并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低碳高质量发展。


气凝胶融入日常 显露赛道升级潜能

中凝科技的大厅里,一块灰白色毡布看上去平平无奇,工作人员拿起喷枪,喷出青蓝色火焰持续灼烧,火焰温度超过1200℃,但这块毡布没出现一点火苗,甚至连烟气都没有,只见灼烧部位几乎没有变化。

工作人员一关喷枪,调研团成员马上伸手一摸:“真的不烫,几乎感觉不到变热!”大家伸手尝试后点头称奇。

“气凝胶材料早年在海外受到广泛关注是用于航天航空领域,性能好但是价格高,我们经过研发创新,现在的气凝胶制品老百姓都用得起。”中凝研发技术总监彭战军说,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隔热性能最好的固体材料,这款气凝胶复合玻璃纤维毡的绝热性能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带来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十分明显。例如工业管道用的中凝气凝胶毡,使用寿命10—20年、厚度2—3厘米,分别是传统材料的3—10倍、1/5—1/3,节约了使用空间、地下开挖等大量成本。

在他身后,中凝陈列的气凝胶产品已进入多个领域,实现了南北皆宜:气凝胶保温板让北方的建筑保暖轻便还防火,造价与传统材料相当;气凝胶涂料用在南方的建筑外墙、工业高温管道,隔热效果好。气凝胶还能让室内“冬暖夏凉”,检测数据显示,用于家装行业的气凝胶面漆和中涂层,当室外温度0-10℃时,室内保持24-26℃;当室外温度30-35℃时,室内保持26-28℃,可谓是“人体舒适型”的节能降耗。

两个一样的铜锣,调研团成员敲了敲发现端倪:一个锣音响亮清脆,另一个却低沉闷哑,唯一区别在于后者背面有气凝胶隔热阻尼胶。铮亮的小小铜锣,映射出中凝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空间。

调研团发现,中凝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了电芯隔热片、防火涂料、绝热毡等一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不仅让车辆行驶的噪音更低,更让关键的电池部位加强安全保护。中凝客服中心总监程小坤说,专业机构的研究测试表明,新能源车出现电池高温乃至起火的安全问题到司机发现并逃生,需要有大约5分钟的时间,中凝的气凝胶解决方案能够让这个安全间隔增加到半小时左右,目前已与比亚迪、吉利、宇通等开展合作,也被资本市场看好中凝在这一领域的市场前景。

现场展出的气凝胶系列产品如涂料、绝热毡、隔热膜、保温隔热中涂层、电芯隔热片、装饰隔音板、保温减震地垫、保温隔热窗帘、气凝胶防寒服装等琳琅满目,让调研员们纷纷赞许。

“我们要把气凝胶融入大家日常看得见、摸得着的终端产品,服务好百姓衣食住行。”王天赋说,气凝胶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新材料、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沿新材料,也是深圳“20+8”产业集群的新材料产业创新支点之一,更需要加紧研发应用,激活产业生态潜力。中凝正在和多个行业的合作伙伴加紧开发,预计年内就会有多个民生领域的产品面市。

研发跻身业界前列 参与多个标准制订

20世纪40年代至今,全球气凝胶发展已经历四次产业化浪潮,中凝是最先崭露头角的中国企业。截至目前,中凝掌握国际业界最先进的气凝胶常压干燥技术、乙醇超临界制备技术,全球首创连续化、无氯、无醇隧道式反应工艺,拥有8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形成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中凝的领跑源自“十年磨一剑”坚持创新研发。调研团了解到,中凝在2015年注册成立前,已埋头研发四五年,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攻关,最终攻克了常压、超临界两大技术方向难题。

“当时经常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一想着常压常温的干燥问题怎么办,大家就睡不着。”彭战军是中凝团队第一位技术骨干,他回忆说当时全球市场基本都采用超临界技术制备气凝胶,中凝团队咬紧牙关研发常规压力的制备技术,一边做试验一边订制匹配的生产设备。他自豪地说,中凝突破技术难关后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目前中凝是业界常温干燥技术最好、超临界干燥性价比最高的厂商,“但是我们不敢骄傲不敢停步,目前还在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实验。”

突破技术难关后,中凝进一步攻克气凝胶易掉粉、易碎等普遍性难题,获得丰富的产品结构和应用经验,全国率先实现气凝胶连续化规模化生产,在国内最早推动气凝胶应用到各领域,并成为GB/T 34336-2017《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国家标准的主要编制单位,主导或参与多项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订。

“气凝胶产业得技术者得‘天下’,研发创新是立身之本。”王天赋说,中凝一路走来深深感到,新材料产业的全球竞跑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的基础和应用研发综合实力,同时需要攻克制备工艺的原创性难题,以实现大规模、可持续、低成本量产能力。顺应时代潮流和市场趋势创新发展模式也十分重要,中凝开发了绝热节能云数据平台,从单一销售材料转变为提供节能服务,提供“总对总”解决方案,陆续入选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中储粮、华润电力等大型央企集团的总供应商名单。

创新拓展日常场景 探索助推产业链延伸

太空宇航服使用的气凝胶飞入寻常百姓家,未来的T恤、运动服、羽绒服、冲锋衣可能包含“深圳智造”的气凝胶材料。在现场,调研团成员驻足查看最新研发的气凝胶防寒服装,发现羽绒服把原来填充的鹅绒鸭绒换成气凝胶材料后,保暖性、透气性更强,柔软舒适度也同样出色。

“气凝胶应用在服装,已经从夹层或者包裹材料,进化到纺线状态,性能更为稳定、性价比更高。”中凝终端产品销售总监孙阳说,如果是动物绒,打湿后就很难重新恢复蓬松,保暖性能也会打折扣,气凝胶则不会。中凝正与波司登合作优化国家登山队服装,多个知名品牌的快干服装、防寒服、帐篷、灯罩乃至宠物用品都用上中凝的气凝胶材料,普遍受到消费者欢迎,正在进一步扩大产品研发丰富应用场景。

“今年我们加强气凝胶下游终端产品的开发,打开一片新天地。”中凝销售总监朱富强透露,气凝胶终端产品仅在今年二季度的40多天里就创造1000多万元销售额,相关市场潜力巨大。

气凝胶的“亲民化”应用悄然走俏,只是中凝气凝胶应用向多领域创新延伸的一个缩影。

调研团发现,中凝在原材料、工业保温、建筑保温等气凝胶的固有优势领域不断扩大份额,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纺织品等领域创新疾进。例如提升中车高铁车厢、京车城际轨道交通车厢的防火防水性能,与比亚迪、宁德时代、欣旺达、宇通等多个新能源知名品牌开展合作,为小天才和多个便携式电脑品牌提供热管理服务等。

“中凝正在加速全国布局和多行业拓展,希望协助深圳乃至全国各地节能降耗,同时促进国内气凝胶行业整体进步,带动深圳相关的新材料产业链加速发展。”王天赋表示,中凝希望成为中国最顶尖的气凝胶综合服务商,未来3—5年的年收入有望突破50亿元,持续保有国内气凝胶粉体、气凝胶涂料市场的7成以上份额,为各领域工业级产品、终端产品提供更多服务,并积极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带动更多非化工产业机构落户深圳,为产业链各环节合作伙伴赋能助力,为深圳新材料产业集群增添更多活力。

中凝科技年产能

25000立方气凝胶毡

1100吨粉体

25000吨涂料

10万立方气凝胶复合不燃保温板

中凝科技年谱

2019年1月:新工厂阳中新材一期项目开工,总投资5.2亿元;中凝科技湖北工程全球首条隧道式气凝胶生产线全线贯通。

2020年1月:阳中新材一期正式投产,年产规模2万立方米气凝胶毡、1千吨气凝胶粉体和2万吨气凝胶涂料。

2020年2月:与中标院共同主编《气凝胶新型建材系统》团队标准。

2020年3月:获“广东省气凝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2020年7月:获“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2021年3月:中凝两大工厂(湖北、山西)总厂能为年产25000立方气凝胶毡、1100吨气凝胶粉体和25000吨气凝胶涂料。

2021年6月:上线一条200米涂布线,具备气凝胶隔热膜、气凝胶电芯隔热片及车用防火隔热材料的生产加工能力。

2021年7月: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

(原标题《中凝科技:用最轻固体撬动产业生态,让新材料改变工作生活》)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桂桐,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吴凡 吴蕾/文 殷天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