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牵起的友谊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2-07-11 18:58

周恩来是我们党较早接触、学习并运用《共产党宣言》的领导人之一。从长征到抗战,周恩来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总是装着《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只要一有空,他就拿出来学习,并用来指导当时具体的革命实践。1949年7月,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会上,周恩来握着陈望道的手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正因为深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周恩来对它的首译者陈望道也格外关心关爱。

抗日战争期间,西迁至重庆北碚夏坝的复旦大学享有“夏坝的延安”美誉,团结了一大批民主人士,陈望道便是他们的代表。周恩来十分关心复旦大学的统战工作,他不仅指示南方局青年组在复旦设立“据点”,领导学校的对敌斗争,还常常记挂复旦的进步教授。

1940年9月23日,是陈望道终生难忘的日子。“记得有一次,周总理想亲自来校看望我们,但他考虑到当时的重庆到处是白色恐怖,特务、密探横行,担心来看望我们后,国民党找我们这些知识分子的麻烦,甚至大打出手,故特地托人捎信来问:我想来看看你们,是否方便?”陈望道等在碚的学者们深为周恩来这种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关心专家们人身安全的做法而感动,心里更加迫切地希望亲眼见见周恩来。“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请转告周先生,我们欢迎他公开来。”陈望道回忆。

周恩来得到回讯之后仍考虑到当时环境的险恶,就特意把会见的地点安排在复旦大学附近的北温泉数帆楼。当天他和邓颖超与陈望道等专家学者们共进了午餐,同大家讨论了时事,表明了我们党的主张。过了很多年后,陈望道仍撰文评价道:周总理亲临北温泉看望我们,充分体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无比关心,“消息传出后,在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72年2月底,陈望道作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海内外著名学者,应邀在虹桥机场出席外宾迎送仪式。那天春寒料峭,81岁高龄的陈望道还是早早来到机场,站立在迎宾的队伍中等候。此时,同样早已来到机场的周恩来一眼就看到了陈望道,疾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询问其身体状况,嘱咐他多多保重。随后,周恩来对身旁外事组的干部说:“望道同志年纪大了,到机场路远,很累,以后不要通知他到机场迎送外宾,只需请他直接到宾馆参加会见就可以了。”

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印本由于年代久远、岁月动荡,加之当时仅印刷1000册,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见踪影,周恩来一直十分牵挂。他曾急切询问是否已找到首印本,并殷切地说:当年长征的时候我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真想再看一遍”。陈望道看着周总理期待的目光,摇了摇头。周恩来遗憾地表示,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然而,这一年的秋天,陈望道译的首个中文全本《共产党宣言》在山东省广饶县被找到了,而此时,周恩来已经走上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再也无法翻阅这本促使他树立一生信仰的书了。

编辑 朱恒鑫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