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喀零距离 | 喀什盐碱地种出深圳援疆“海黄金”
深圳报业集团驻喀什记者 李怡天/文/视频 读特记者 魏丹/剪辑
2022-06-24 17:23

编者按

2022年,深圳报业集团驻喀什记者李怡天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开展援疆宣传报道工作,推出系列专题栏目《深喀零距离》。该栏目不仅展示深圳市在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援建的最新成果,还从援疆记者的第一视野角度出发,全面、直观、深入地让您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援疆干部的援疆风采。



田间地头,生机勃勃,机械轰鸣。

5月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连片的稻田,两台耕种机来回穿梭,将一盘盘嫩绿的秧苗迅速插入水田。很快,犹如镜面的水田便披上了清新的绿装。

“2台机子加油干,一个上午的紧张作业,能完成七八十亩。我这300亩的地,两天就能完工!”喀什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村民玉苏普•艾力喜上眉梢。

帕哈太克里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是新疆喀什绿色水稻基地,米质优良,有“塞外稻米之乡”之称,但受盐碱地限制和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影响,水稻产量一直不高。近年来,在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帮扶下,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海水稻不仅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的盐碱地里“落了户”“安了家”,还生根发芽、变成“黄金”,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

这要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以前,自己家种的普通水稻,都是人工种,别说产量了,就是水稻正常能存活都谢天谢地。玉苏普•艾力当时也束手无策,只能去城里买各种肥料,每天都往田里跑,观察水稻长势,才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2018年,海水稻在该乡试种成功。随着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2022年,帕哈太克里乡海水稻种植达1.3万亩。

现在,当地人把这种海水稻亲切地叫做“海黄金”。作为海水稻种植的受益者,玉苏普•艾力种地,一亩地一年拿到750元的流转费后,利用自家的农机给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机耕服务。从土地整理、育秧、插秧到植保,再到收割,早就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管理。自动导航、激光铲运机整平、控制株距……智能化的作业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指着田里的耕种机,玉苏普•艾力感慨,“现在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给我们提供种子,产量不仅提高了,公司收购我们的稻谷种子,也比市场价格要高一倍。”

“一般稻谷的价格都是在3块钱左右,每亩地的收入不到2000块钱,但是通过我们海水稻育种以后,我们每亩海水稻的种子销售价格可以达到20块钱,就大大地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新疆中农海水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儒看着茁壮成长的禾苗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去年,海水稻平均亩产460公斤,比以往当地水稻产量亩产高出了150公斤。今年,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含量,看目前的长势亩产600公斤不成问题。”

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帕哈太克里乡累计生产优质海水稻6700余吨,为当地群众增收4500余万元,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绿意葱葱的海水稻田里不时游来一群鸭,追逐、捕食……这也成为肖尔巴格村乡村振兴的一处缩影。

为确保种植出绿色、有机、口感好的海水稻,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在深圳援疆的支持下,新疆中农海水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积极带动农户在稻田养殖龙虾、螃蟹、麻鸭,形成多元发展态势。

“麻鸭吃草、飞虫,是最好的‘除草工’。鸭粪又是海水稻的肥料,这样就建立起了生态循环模式。”李强儒介绍,目前,公司与肖尔巴格村联合建起了麻鸭育雏厂,公司不仅负责育雏,免费让村民在稻田里养鸭,还将村民养殖的麻鸭全部托底收购。

“利用这片水田养殖麻鸭,咱们的腰包也一年比一年鼓了。”看着眼前游来的一群麻鸭,玉苏普•艾力笑着说,“现在我们村子美了,旅游也跟着旺起来了。”

近年来,深圳援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搭建科技产业援疆平台。第十批深圳援疆干部邓福佳介绍,“政府引导牵动、企业资本带动、科技成果推动、东西部产业联动”四位一体的深喀乡村振兴模式已经形成。接下来,将以科技为支撑、产业发展为依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持续增加当地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

编辑 周梦璇 审核 陈建中 刘思敏 赵偲容 审读 吴剑林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驻喀什记者 李怡天/文/视频 读特记者 魏丹/剪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