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探索共同富裕“广东样本”

读特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薛明地 吴中洋 文/图
2017-09-05 08:31
收录于专题:大局
摘要

1991年,深圳开始扶持河源,全面对口帮扶始于2013年,河源是深圳迄今支持力度最大、帮扶时间最长、投资项目最多的地级市。在长期的帮扶过程中,双方紧密合作,已走出一条从“帮扶”到“共赢”之路,合力探索共同富裕的“广东样本”。

1991年,深圳开始扶持河源,全面对口帮扶始于2013年,河源是深圳迄今支持力度最大、帮扶时间最长、投资项目最多的地级市。在长期的帮扶过程中,双方紧密合作,已走出一条从“帮扶”到“共赢”之路,合力探索共同富裕的“广东样本”。

河源发展后劲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实施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安排深圳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对口帮扶河源,在全省第一轮对口帮扶工作(2014-2016年)考核中排名第二。

4年多来,深圳先后派出2轮次、共688人次干部到河源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75.98亿元,其中,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共到位资金52.78亿元(其中2013-2016年扶贫资金13.82亿元、产业共建和民生帮扶资金38.96亿元);2017年1月至今,到位23.2亿元(其中扶贫资金4.87亿元、产业共建和民生帮扶资金18.33亿元)。

深圳的持续帮扶,有力助推了河源经济社会发展,过去五年,河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省社科院发布的《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中,河源发展后劲指数连续三年居全省第1位。产业共建,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重要抓手,经过深河两市多年经营,目前河源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7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和一个聚集地,产业园的数量占整个粤东西北的三分之一。

目前,产业转移工业园已成为河源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深圳有195家企业落户河源(90%以上总部在深圳、生产在河源),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0家、2016年总产值约280亿元,约占河源产业园区落户项目数的七成。

河源市产业园区分布图。

深河共赢 共同富裕

“产业共建是我省促进粤东西北协调发展的一项实践创新,既能为珠三角更高水平的发展腾出空间,也能为粤东西北协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他希望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这为2017年开始的第二轮全面对口帮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帮扶者从这里再次“起步”。瞄准的目标是:深圳、河源两地共建共赢、共同富裕。

据统计,2017年头7个月,深圳对口帮扶河源8个共建园区累计完成产业项目转移54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8%。已落地建设的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20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新引入科研机构2个,新引入高新技术企业4个。

深圳河源对口帮扶协助引进项目中,在谈项目219个,意向计划投资额1242.53亿元;签约项目92个,计划投资额235.75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4个,分别是河源爱捷高新材料科技项目,深圳市集创兴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第二生产基地,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新动工项目55个,计划投资额155.38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新投产项目21个,累计完成投资30.72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1个。全市完成工业投入为114.48亿元,其中设备投入51.77亿元,工业增加值121.43亿元。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薛明地 吴中洋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