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报40年|佳作诞生记之《山水同源奔小康》深情讲述深圳对口帮扶百色人物事迹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世伟
2022-06-17 07:51

作为先行发展一步的经济特区,深圳积极承担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各项对口支援任务,主动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多形式、全方位的对口帮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协调发展贡献了特区力量。

2017年,深圳特区报派出11路采访组,组织策划“大局”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聚焦深圳对口帮扶工作,深入报道深圳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成果,通过交流总结传播帮扶经验,助力深圳帮扶工作再创佳绩,体现特区使命担当。

2017年7月12日,深圳特区报重磅推出“大局”系列报道开栏之作《山水同源奔小康》。

2017年7月12日,“大局”系列报道开栏之作《山水同源奔小康》重磅推出,文章以整版篇幅,深入宣传深百扶贫协作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典型经验,反映百色当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深刻变化,在两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2017年7月14日,百色市委机关报右江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对“大局”系列报道首篇综述《山水同源奔小康》全文转载。

该系列报道获当年度广东新闻奖二等奖、深圳新闻奖一等奖,主笔记者方胜向记者讲述对口帮扶背后的故事。

新闻背后:深入一线 争分夺秒

广东深圳,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首批经济特区。广西百色,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曾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深圳结对帮扶百色背后,蕴藏着新闻报道的“富矿”。采访组通过深入挖掘百色革命老区的扶贫工作情况,围绕精准脱贫攻坚战这一主题,用大量数据、材料,从宏观层面展现深圳的帮扶力度,报道内容丰富;同时又以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人物事迹,展现乡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励志经历,从微观角度反映深圳凝心聚力真帮扶。

方胜回忆,接到任务后,百色采访小组立即联系时任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百色市委常委、副市长杨胜军,得知扶贫协作工作组计划从深圳返回百色。双方约定在机场碰面,方胜一行人提前抵达机场。利用候机的时间,采访组随机应变,在机场临时找了个安静的角落,采访便开始了。

践行“四力”:层层挖掘 讲好故事

飞机一落地,采访组更是马不停蹄、跋山涉水,利用不到一周的时间,走村入户,倾听民声,充分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接下来采写系列报道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对党报记者而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每一步,都蕴藏着新闻富矿,需要层层挖掘。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生活,才能讲出有深度更有温度的新闻故事。

方胜回忆,百色山区众多,道路交通落后,舟车劳顿在所难免。其中,百色市凌云县加尤镇百陇村,更是位于群山当中,交通十分不便,是百色典型的贫困山区。2016年,该村作为示范点,使用深圳扶贫协作资金200万元,流转出340亩土地作为茶叶种植基地。当地村民和村集体不仅可以享受土地租金,茶叶企业还保证了茶叶回收价格,一芽一叶的保底收购价8元/斤,而芽头的保底收购价则有30元/斤。

此行采访,方胜对百陇村村支书阳长标印象尤为深刻。阳长标是村里第一个依靠特色茶产业致富的人,他以发展“能人+贫困户+茶园”特色产业致富带贫模式,带领该村群众吃上“茶叶饭”,脱贫致富一大片,在当地传为佳话。实地采访发现,眼前意气风发的阳长标,曾经也是穷苦的山里娃,17岁时外出收破烂、打零工。眼看落后的交通制约了家乡的发展,阳长标决心回村,到县直各部门申请补贴修路。之后更是凭借茶叶种植、加工,带动全村更多人脱贫。

“感谢深圳人,给我们带来好的经验!”阳长标在家里准备了满满一桌家常菜,拿出自己酿造的米酒,盛情款待采访团。临走时,采访团提出向阳长标购买茶叶,阳长标一开始坚决不肯收钱。“我们跟他说,一码归一码,茶叶是乡亲们辛苦劳动得来的,他这才肯把钱收下。”方胜说。

回顾采写过程,方胜感觉收获颇丰。“参与脱贫攻坚报道,是责任也是荣幸。”方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参与脱贫攻坚报道,就是在记录这样一段历史。从先行发展的经济特区,千里迢迢抵达百色偏远山村,他更深刻地体会到脱贫攻坚的艰辛,也更理解脱贫攻坚的巨大意义。“很多贫困县、贫困村大多都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只有到一线跑出来的好新闻、好故事,才不会被互联网的信息洪流淹没。”方胜说。

(原标题《用心讲好扶贫故事<山水同源奔小康>深情讲述深圳对口帮扶百色人物事迹》)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世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