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记|黄子芸:“青年时代的锻炼比黄金还贵重”
黄子芸
2022-06-16 21:00

黄子芸

深圳特区报政治新闻部记者

服务地点:

福保街道益田社区

今年春节后,深圳突发疫情。2月24日,我所在的益田社区被划为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的政策,社区发布通知称,当晚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但问题是,志愿者人手不够。志愿者是保证核酸检测的重要一环,一时间,社区犯了难。

第一天的情况最为复杂,大家的精神高度紧张。作为一名深圳青年、一名预备党员、一名长期跟进报道深圳志愿服务的特区记者,上岗抗疫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没有考虑太多,我向社区报了名。

当天晚上,我还碰到了小区理发店的理发师陈捷,以及楼下文具店的老板王大妈。在被防护装备包裹得只露出一双眼睛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认出了彼此。因为现场情况紧急,我们来不及寒暄,马上投入核酸检测点的秩序维护、扫码录入等工作。现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眼神都传递着一种能量,这种能量直抵人心,让人感觉很温暖,很有干劲。

从那一晚开始,我当了整整两个月的“蓝精灵”。在此期间,我辗转多个岗位,包括录入核酸信息,登记居民名单,维持队伍秩序,“扫楼”提醒居民做核酸等都有我的身影。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如果稍有懈怠,疫情就有可能卷土重来,所以坚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针尖大的窟窿”。

在登记居民信息的时候,凡是要检测核酸的人,都得先通过我这一关。我念名字时,常常大声地喊出每一个名字,大家也积极地回应“是”或者“对”。我想,在这样的场合,每一个人在被工作人员富有感情地叫出自己名字的时候,或许会有一种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觉。

看到老人时,我还会细心地提醒他们注意次日核酸检测的时间;看到小朋友时,我又切换成可爱的语气,“住在几楼?真乖,今天的贴纸是冰墩墩哦!”,逗得他们呵呵地笑。在这样紧张的日子里,我要尽量营造一些积极的氛围,调动起大家愉快的情绪。

作为媒体人,我除了在“前线”抗疫,还要在“后方”坚守阵地。抗疫期间,我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每一个紧迫时刻和温暖瞬间,写出《考验如火,正在淬炼真金》《“雷锋精神”闪耀深圳抗疫一线》《志愿文化:让这座城市发光》《最冷的春天,“志愿红”仍在坚守!》等一批事例鲜活的深度报道,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奏响了疫情防控“好声音”,汇聚了青春战疫“正能量”。

每一次拼搏都在期待一场苦尽甘来。难忘那一天!3月27日,一声声嘹亮而整齐的倒数声响彻在益田村上空,之后,益田社区宣布调整为重点防范区,意味着这里的居民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了。狂欢过后,业主群里突然变得十分热闹,“感谢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消息在群里刷屏长达一个小时。这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志愿者精神——我们的工作是多么光荣啊!

(原标题《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记|黄子芸:“青年时代的锻炼比黄金还贵重”》)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桂桐,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黄子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