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爱心人物 | 石欣:每一次救援都是和时间赛跑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2-11-07 21:28


十佳爱心人物获奖感言


能获得“十佳爱心人物”,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感恩。“这个奖项属于我们整个团队、所有志愿者以及支持我们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这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荣誉。借此次评选活动,希望让更多人认识我们,知道深圳有这样一支救援队伍,以及我们正在做的这些事情。这个奖项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鞭策和责任。”


2022年1月23日凌晨,一名在梧桐山桃花源百丈崖滑坠落入水坑的男子,经过深圳公益救援队员等人连续11个小时的营救,成功转运至医院救治;

2022年4月9日下午,一名男性驴友在梧桐山被石头砸伤,深圳公益救援队快速救援,帮助伤者及时获得救治;

2022年5月3日晚,一名10岁女孩在梧桐山景区摔伤,深圳公益救援队接到救助电话后立即行动,顺利转运受伤女孩……

在深圳公益救援队微信公众号中,有许多行动简报,这些简短的文字背后,是一位位救援队员为市民志愿服务的日常。这支救援队伍的带头人叫石欣,52岁的他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2008年,他出于兴趣和一群伙伴一起创立了深圳山地救援队,在投身公益救援服务的10多年里,石欣对公益救援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

在2022年举办的第十九届深圳关爱行动中,石欣被评选为“十佳爱心人物”。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策和责任。

投身公益救援10余年

4月21日中午,深圳市八卦岭工业区,不少上班族簇拥在快餐店门口排队点餐。石欣没来得及顾上午饭,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着搜集和整理资料,为下午的出差做准备。

办公室位于工业区里一栋旧厂房四楼,由两个房间组成。面积小一点的房间里摆放着几部电脑,专职人员在里面办公;从办公室出门右转,便是另一间面积大一些的会议室,除了日常使用的桌椅和白板外,墙壁上还挂满了奖状和锦旗——这些都是石欣带领深圳公益救援队在过去10多年来取得的荣耀。

2012年,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正式注册成立,石欣先后担任秘书长、会长,同时也是这支公益救援队的队长。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公益救援队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社会应急力量专业救援队,截至目前,有专业行动队员637名、志愿者1470人、少年辅助队成员183人。

作为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累计参与深圳及国内山野区域救援219次,救助危难群众千余人。此外,石欣参与指挥了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伊朗地震、印尼地震、山竹台风、新冠疫情、江西洪涝灾害、720河南洪灾救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并带领队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危险与灾害应对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组织各类公益讲座、安全宣导活动超过800多场。

“每一次救援都感觉是在和时间赛跑,因为这关乎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的安危。”石欣说,在灾难面前,哪怕是一点点的关心和帮助,对危难群众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信念支撑。

石欣在讲解救援过程。

受兴趣驱动创建救援队

其实早在2008年,石欣就在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的组织下和一群户外爱好者一起创立了一支救援队,名叫“深圳山地救援队”。谈及原因,石欣觉得当时“完全是受到兴趣和爱好驱动”。

石欣说,深圳是国内户外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从2000年开始,深圳就出现了很多户外运动爱好者。而他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在参与户外登山运动期间,石欣学会了绳索的使用、户外地形研究、定位导航通讯、野外医疗和生存等户外运动的基本技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基本要求,因为户外没有派出所,也没有120可以马上来到身边,所以我要对自己负责”。

石欣(左一)在教队员如何使用绳索。

随着玩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参与者发生事故的消息也愈加常见。“意外发生的时候,我们这些爱好者是能够去做一些事情的,可以帮助其他人。”那时候是2006年,成立山地救援队的想法在深圳的老山友中有了共识。后来,石欣开始报名上课,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培训班,逐渐掌握户外运动救援的知识和技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国家发生了这么大一个灾害,我们应该参与到救灾行动中。”带着这个想法,在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以山地救援队的名义,在深圳召集了100多名志愿者,分批次持续前往四川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当年5月20日左右,石欣带领其中一支队伍也抵达了现场。

石欣到达的是绵竹市里的一个重灾区,位于山区和平原交界处,“整个镇有2万人左右,镇上的办公大楼倒塌了一半,包括镇委书记、副镇长在内的多名镇干部在地震中遇难”。这是石欣第一次到灾区救援,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石欣和其他志愿者伙伴们有序组织起来,深入偏远村组,首先开展调查工作,了解当地群众的实际人口数量、受灾程度和需求等,做好复查及详细记录后,开始匹配和分发救援物资到各家各户,重点关怀当地青少年和弱势群体。

2008年,石欣(右一)在汶川地震灾区发放大米。

“当时正好是农作物抢收的季节,很多孩子没人管,我们就去组建临时儿童活动中心,白天帮着全镇人民带孩子。”石欣说,在当时,不管是当地政府、老百姓,还是志愿者们,所有人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灾后重建工作忙碌着,希望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能够让大家尽快渡过这个难关。

石欣作为深圳山地救援队的骨干在灾区持续工作了一年时间,获得四川省绵竹市抗震救灾先进表彰。2009年,结束救援工作回到深圳后,深圳山地救援队正式成立,之后成为人们熟知的深圳公益救援队。

2021年7月,河南遭遇大范围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石欣带领深圳公益救援队第一时间参与救灾工作,派出水上搜救队、医疗辅助队、城市搜救队和特勤部组成的救援梯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展开救援。

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31日,深圳公益救援队水域救援行动组在新乡市7个自然村及卫辉市共转运被困群众251人,船只水域行驶里程646公里,搜索里程121公里。深圳公益救援队前线灾情调查小组还走访了21个受灾村村委和灾民安置区,实地收集受灾群众的生活和医疗物资需求。那段时间,石欣连续10天昼夜坚守在指挥中心,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经过不断调度人员,协调物资,最终将近600万元的救灾物资送到了前线,并及时发放给当地群众,扎实的工作得到了河南新乡市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深圳公益救援队在灾区转移受灾群众。

帮助困难群众重拾信心和希望

在开展救援工作过程中,石欣也在不断思考公益救援的意义和价值。他能确定的一点是,此时他参与救援的动力不再是纯粹的爱好了。

“一个安全的社会肯定是每个人都在参与的社会,一个好的社会发展机制一定是全民共同承担人们最基本的保障需求,包括一些弱势群体的帮扶系统,它是通过全社会努力共同搭建出来的。”在石欣看来,社会问题不是靠一家之力就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每个人都伸出手,“公益是要有行动的,我们都可以成为这个行动中的一部分,不管你是来自哪里。”

石欣还记得,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过程中,有些慈善机构希望给受灾群众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但群众们拒绝领取,“他们说‘我不要钱,我好手好脚,为什么要去拿钱,我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把这个钱挣回来’。”

石欣对一位30多岁的农村妇女印象深刻,地震发生时,她带着家人从房屋里逃了出来。在那之前,这位妇女就跟村里其他妇女一样,没有工作,经常在家里做家务、打麻将。地震发生后,她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希望为乡亲们做点事情,“她主动找到我们,想加入我们一起救灾。”石欣看她特别积极,便请她做“向导”,跟随志愿者一起去做调研和通讯工作。妇女不会用电脑,石欣便把自己的电脑送给了她,并教她怎么使用。后来,妇女还帮忙组织孩子们的活动,打理社区活动中心,张罗当地刺绣年画等特色产业的重建和恢复工作,“她一直是我们办公室的铁杆志愿者,非常靠谱”。

灾难有时能让一个人强大起来。救援工作结束后,石欣回到深圳,这位妇女还一直坚持在村里做慈善。石欣说,她在农村做起了灾区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帮助村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后她做成了全国小额信贷的优秀标兵。

石欣教市民如何处理伤口。

在长达10多年的公益救援过程中,石欣遇到了很多这样坚强不屈的故事。2021年河南水灾期间,石欣又认识了一支村民自发组建的“护堤队”。石欣说,深圳公益救援队给灾民发放物资时,一位村民联系救援队急需一批专业的救生衣。后来救援队了解到,这位村民所居住的村子有一条河流贯穿,虽然当时洪水已经开始退去,但这条河道的水位还在不断上涨。为安全起见,村民们自发组建“护堤队”,24小时不间断地轮流守护河堤。

深圳公益救援队随即把一批专业救生衣发放给这些村民。拿到救生衣当晚,村民们自拍了一段视频发给救援队,画面中,村民们身穿救生衣,右手握拳,在河堤上集体宣誓“保卫大堤,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幕令石欣特别感动,“我们确实可以做一点对灾民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他们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我们能够帮他们建立起生活的信心。”

在石欣看来,建设美好家园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只有从自己出发,尽自己所能,才能共建起一个安全、美好、和谐的家园。“我们不仅要做好事,更要把事情做好。”石欣希望,志愿精神能够被社会广泛认可,大家一起用专业的知识志愿服务社会,共建更加美好的深圳。


出品人 陈寅

总策划 丁时照

总监制 蓝岸

监制 陈建中

策划 甘霖 刘思敏 张颖 赵偲容

文字统筹 陈雯莉 沈静愉

视频统筹  魏丹

视觉统筹 林嘉嘉

采写 陈雯莉

视频 魏丹

设计 平安琪 林安迪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