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互联网”城市,深圳拥有965万网民,互联网渗透率高达84.8%。在深圳,政府治理和公众参与充满了鲜明的互联网特色,健康的网络生态,发达的网络文化,清朗的网络空间,打造了一片充满“正能量”的网络阵地。
深圳依托党委政府创新探索网络治理的新途径,并充分发挥网站、企业、网络社会组织、政务新媒体、网络自媒体等力量,多元化加强网民素质的引导培育,让深圳的互联网建设亮点纷呈——“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每月在媒体上发布;坚持共建共享共治,坚守“为民”、“文明”、“法治”,让网络空间充满温暖、阳光和希望;双微联动,打造“指尖上的服务型政府”提升善治能力……为此,深圳被评为“2016移动政务影响力十佳城市”,连续4年获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全国十佳城市”。“文明上网”已成为了深圳人身上的一张闪亮的文明标签。
典型案例
引入民间力量繁荣网络文化
引入民间力量、发挥民间智慧、调动社会积极性,是深圳推进互联网建设,提升网络素质的重要做法,通过党委政府与各网络行业的齐抓共管、协同治理,规范网络社会秩序。
2006年,深圳在副省级城市里率先设立了网络媒体协会,通过多方位的齐抓共治,从传统“管理”向引导、服务和治理的转变。
“深圳市网络文化奖”正是网络媒体协会在全国首创的一项评选,通过这一奖项引导网站扩大优秀网络作品供给和传播,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表达互动。
近年来,充满充沛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作品不断涌现——深圳移动新媒体创作的《千万不要来深圳》、《深圳,有钱就是任性》等微信文章,一度在互联网产生了“千万体”、“任性体”等“现象级”效应。而《告诉全世界,我的深圳下雪了》、《5年后,深圳的文化生活就是这么高大上!》、《据说,今天全世界最聪明的脑袋都在来深圳的路上》等等作品更是刷爆了深圳人的朋友圈。
而在今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读特客户端推出的《20年前这位中国军人在香港一句话震撼世界》受到了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央视、凤凰卫视、共青团中央等各大新媒体平台转发,推出数日全网传播量就超过了1.2亿。
据市网信办负责人金琇介绍,深圳还积极利用互联网转变政府职能,为网民提供有效服务,建立基层舆情反映和搜集机制。成立了“深圳市舆情应对综合协调中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完善社会舆情引导机制。
2012年,深圳推出了 “深圳市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这是全国首个地方城市发布此类榜单,创新建立了舆情应对的社会评价体系,通过互联网让网民评判检验舆情引导工作。去年,深圳市政府为进一步提高各区各部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制定实施了《深圳市政府绩效管理办法》,并率先将“舆情应对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了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亲历者说
深圳网络社会组织责任感强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以下简称“网协”)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胡宝祥是深圳民间网络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在他看来,深圳的网络社会组织有高度的责任感,多年来在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维护网络安全、加强行业自律、传播网上正能量、发展网络公益事业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胡宝祥介绍,网协于2006年在深圳市民政局登记成立,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网络社会组织之一,现有会员单位55家,自媒体联盟成员108家。在去年,网协牵头成立了深圳市自媒体联盟,在成立仪式上签署了《深圳市自媒体联盟自律公约》,为本市自媒体运营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联谊的平台。
而最近,深圳的“网络自治”进程又迈步向前。在2007年筹建的“深圳市网上义务监督队”的基础上,深圳组建了网络义工队,首批公开招募队员共200人,截至今年已经发展到约500人。队员们积极参与网络互动、网络传播、网络监督、网络评说、网络发现、网络调解、网络咨询等工作,调解网络纠纷20多例,服务市民800多人。
专家点评
深圳政务微博紧扣人们生活中的民生需求,竭尽所能地提供信息服务,赢得网民的关注度和忠诚度。此外,注重在信息传播之外拓展政务服务、网络问政等功能,在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征求公众意见、引导理性表达,有效推动了社会参与和政府善治。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市民感言
互联网把民间的智慧做了连接,让民众与政府之间,民众与社会之间,民众与民众之间都做了连接,这种由互联网的连接所产生的智慧性共识,可以让政府的决策更科学,更理性。我每次出差、出国的时候,都喜欢在当地坐公交、坐地铁、坐的士,感受当地的城市管理,回到深圳后就把其他城市的好做法写成感想,只因为我喜欢这座城市,希望深圳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蔡占明(网友)
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