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6月3日,一个永载中国和世界史册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的虎门销烟,奏响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正气歌,谱写了人类禁毒历史上最壮丽的乐章。虎门销烟已经过去183年,销烟英雄已逝,销烟池也早已恢复平静,但虎门销烟的故事不会被忘记。
为寻找虎门销烟的记忆,重温不能忘却的历史,鸦片战争博物馆于6月3日推出了“开启博物馆故事宝匣追溯虎门销烟历史”直播活动,逾66万人汇聚云端,共同纪念。本次活动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禁毒办主办,鸦片战争博物馆承办。
直播中,鸦片战争博物馆讲解员王敏琪带领5名虎门东方小学的同学及广东禁毒卡通人偶“粤虎”,通过卡片提示、寻找任务拼图、展厅参观等趣味环节,找到开启虎门销烟历史记忆的钥匙,与在线观众一起,一步步走进虎门销烟,走近民族英雄林则徐,感受虎门销烟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英雄的崇高气节。
虎门销烟的风云早已散去,但历史不能忘却。回忆历史,自雍正以来,大清王朝一直厉行禁烟。但事与愿违,至道光时期,鸦片走私更是严重,中国几乎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官员吸食鸦片,吏治更腐败;士兵吸食鸦片,战斗力严重丧失;百姓吸食鸦片,更导致家破人亡。林则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1838年9月上奏道光皇帝:鸦片流毒天下,“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1839年,林则徐受命于危难之际,高擎起禁毒大旗,与邓廷桢、关天培一道紧密配合,在广州发出谕帖、传讯行商、缉拿烟贩、围舱封馆、收缴烟土烟枪,迫使鸦片贩子呈缴鸦片,并以雷霆万钧之势,仅用短短23天,让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化为灰烬,在世界禁毒史上奏响了震惊寰宇的光辉乐章,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1928年,国际禁烟会议在日内瓦召开,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日子——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将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如今,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已成为华夏子孙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也是世界人民与毒品斗争的大课堂。林则徐作为国际禁毒先驱、虎门销烟作为世界禁毒史重要里程碑,依旧鼓舞着人们在禁绝毒品的斗争中奋战不止。
在虎门销烟的历史中,大家看到了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和务实求效的人本精神。这些精神在莞邑大地代代相传,已经融入了东莞文化的DNA,并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原标题《66万人的云端纪念!鸦博馆开启故事宝匣,追溯虎门销烟历史》)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