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期待的诺兰新作《敦刻尔克》终于来了!9月1日,《敦刻尔克》正式在内地上映。由于此前,电影在北美上映时,引发口碑狂潮,IMDB曾一度给出8.7分的高分,再加上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此前凭借《记忆碎片》《蝙蝠侠:侠影之谜》《黑暗骑士》《盗梦空间》等作品在国内积攒了超高人气,国内影迷对《敦刻尔克》的上映可谓是望穿秋水。
9月1日凌晨记者在深圳某影城观看了《敦刻尔克》零点场,随机进行的采访显示,对《敦刻尔克》的评价,观众呈现出两极分化之势。爱者,称赞其是“最好的战争片”,恶者,则批评其情节散淡,言之无物,空洞乏力。“猫眼”提供的票房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下午5点,《敦刻尔克》仅收3699.2万,首日破亿似有难度。有观点认为,对期待一个好故事的普通观众而言,《敦刻尔克》似有距离,而对专业影迷而言则是部难得的佳作。
克制表达,不像战争片的战争片
克里斯托弗·诺兰1970年7月30日出生于伦敦,《敦刻尔克》是其呕心沥血3年的作品,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敦刻尔克大撤退”在英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用影像来展现这段历史是他的一直以来的心愿。《敦刻尔克》并不长,时长仅107分钟。对于二战史上,英法联军的这次“奇迹般的大撤退”,克里斯托弗·诺兰选择了用普通人“记忆碎片”的方式呈现。每一个亲历者关于这场撤退的一记忆片段,拼凑起来,才是这段历史的完整呈现。
跟《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血战钢锯岭》等电影不同,《敦刻尔克》的电影语言极尽克制,没有渲染,整个情绪都是往内收的,甚至连人物的台词都不多。 尽管媒体和不少观众都将这部《敦刻尔克》定位为战争片,但诺兰不只一次在接受访问时予以否认,他说:“《敦刻尔克》是一部悬疑电影,我拍的是一个生存故事。”诺兰在北京接受采访时承认,台词少是故意的,因为他希望大家更聚焦画面感染力,“以前的电影,台词也不多同样具有震撼力,这让我在构思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了很多启发。”
不仅如此,《敦刻尔克》也放弃了普通商业电影最为看重的故事。这不是说《敦刻尔克》没有故事,而是说它放弃了讲一个直接的,一眼就能看穿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而主要通过“一小时”“一天”“一周”3组人物,3个角度,3段碎片,3个小故事相互穿插,立体还原“敦刻尔克奇迹”。诺兰说,他通过三个角度告诉人们:战争的恐怖,以及回家的美好。
口碑分化,赞者捧上天弹者嫌味淡
正因为《敦刻尔克》不同于一般战争片直抒胸臆,血肉横风,催人泪下的表达,电影上映后,在观众中口碑两级分化。9月1日,记者看完”零点场”之后,有观众就表示,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说得来头大,看起来却寡淡得很,故事平平,没高潮。”还有观众认为,电影音乐太满,片头惊悚的配乐,让电影看起来有点十分另类。“那个电影海报上的男孩,芬恩·怀特海德扮演的汤米,其实根本不算男主角嘛,他只是碎片的一部分。”
而“点赞”的声音则认为,看《敦刻尔克》更像是看一部孜孜以求,极尽可能,追求真实历史的大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历史?历史的真相是什么?诺兰放弃了有起因、发展、高潮、结尾,单线索的故事,放弃了情绪渲染,回归极简,并尝试用多线索、多角度、穿插叙事来还原他心中的、贴近历史真相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奇迹。有观点认为,《敦刻尔克》是一部“挑观众”的电影,它需要观众有一定的观影经验。
大道至简。留白方有回味。影评人伊琪认为,《敦刻尔克》不着痕迹,余味无穷。海滩上的故事发生在一周之内,而从英国出发的民用救援船和汤姆.哈迪的空中的激战,则发生在一天和一小时之内。三个“一”并行发展。“如果让其他导演来拍摄,恐怕汤姆.哈迪驾驶风机空中杀敌的故事就是独立的一部电影,但‘四十万士兵的无助、恐惧’以及‘三个没打过仗的普通人驶船营救士兵’,能从这两个角度拍摄的,可能只有诺兰。”
还原历史,战争不是只有血肉横飞
《敦刻尔克》上映,国内不少名人也纷纷点赞支持。王思聪出席了电影的中国首映礼,他表示:“诺兰是我从小的偶像,他的电影我都看过,这一部也很期待”;李晨在微博上晒出了《敦刻尔克》中的招牌飞机照片,不少粉丝留言,原来你也在期待《敦刻尔克》;《战狼2》导演吴京在看完电影后在自己的微博上给《敦刻尔克》点赞:“不愧是了不起的诺兰,一戏一格,竟无重复!” 文化名人袁腾飞评价:“战争的残酷和求生的信念,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都通过完美的画面和音效展现在观众面前。”
诺兰的电影,向来会带给人惊诧。 他喜欢玩结构,他在读英国古典小说家格雷厄姆·斯维夫特的小说《水之乡》(Waterland)时发现,这些小说家已经享受几个世纪的叙事自由了,为什么电影不能试试呢?自由叙事是诺兰钟爱的电影表达方式。这一次《敦刻尔克》自然也不例外。通过多线索结构交叉,诺兰编织起大撤退的过往。有媒体点评,“没有血肉横飞却处处让你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有种窒息的感觉”“每分每秒都在绷紧神经”“海陆空三线交叉叙事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就被带入残酷战争的体验中”……
据悉,为还原历史,《敦刻尔克》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诺兰启用大量真实战机舰船,其中很多还是珍贵的二战古董,片场如同一座小型博物馆。团队走访了大量亲历者,将老兵的回忆在片中还原,诺兰还请到了当时参与救援的民船船主,请他们开着船来参演。诺兰坚持最大限度实拍。亲历大撤退的二战老兵如是评价电影:“和我们当年经历的几乎完全一样。”
见习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