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500万+!这个暑假,深圳地铁工作日客流连创新高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顾瑾
2017-09-01 19:45
摘要

应对:加大运输能力疏导客流暑运期间,工作日及周末客流均增长迅猛,工作日平峰期客流增长较为明显,周末则全天客流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结束悠长暑假,深圳地铁暑运盘点出炉,记者9月1日采访了解到:刚刚过去的两个月,深圳地铁全网暑运工作日日均客流站稳500万。7月份,更是连续4周刷出客流新高,突破539万大关。其中,深圳地铁下辖的7条线路日均客流达到423万,同比增长约30%。此外,由于地铁7、9号线开通而升级为四线换乘站的车公庙站,客流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比增幅达107%。

数据:7月暑运客流连续4周创新高

记者从深圳地铁运营方了解到,进入暑运后,深圳地铁全线网工作日客流基本都站稳500万以上,每周五更是刷客流的日子。其中,7月21日(周五)当天,深圳地铁全网客流达到539万,创下历史新高。据悉,这也是深圳地铁全网客流连续4个周五创下新高。当天,深圳地铁下辖的地铁2号线、5号线、7号线、9号线也分别以58.7万、85.2万、45.9万、29.8万均创单线历史新高。而在前一周周五(7月14日),地铁1号线也创下自2016年以来一年半的新高。

整个暑运期间(7月1日-8月30日),深圳地铁共安全运送乘客2.49亿人次,日均客流达43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

此外,暑运期间,受暑期乘客外出旅游的影响,与机场、高铁、旅游景点衔接的车站客流增长迅猛。此外,邻近市中心区以及毗邻娱乐、休闲的商圈附近车站客流也较大,如车公庙站、大剧院站、老街站、罗湖站、深大站等车站。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去年底开通的7、9号线的带动作用,我市唯一一个四线换乘站车公庙站在暑运期间的客流增长最为明显——日均客流达17.9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07%。“这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万人。”站区负责人表示。

应对:加大运输能力疏导客流

暑运期间,工作日及周末客流均增长迅猛,工作日平峰期客流增长较为明显,周末则全天客流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为此,深圳地铁运营部门在暑运前后重点加强各线的运输能力。

其中,地铁7、9号线自7月28日开始全面提升工作日及周末行车运输能力——工作日高峰期最小行车间隔5分,高峰时长延长至4.5小时左右,运能提升幅度为12%~18%;周末高峰时长延长至6.5小时左右,运能提升幅度为13%~15%。

此外,7月29日,地铁2、5号线周末高峰行车间隔也由原来的5分30秒同步压缩至4分55秒,高峰运能提升11.9%,使暑运期间地铁运营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同时,暑运期间,深圳还迎来“天鸽”、“帕卡”等较强台风的袭击。面对夏季台风暴雨多发的特点,深圳地铁运营方根据气象条件,2次启动防台防汛处置预案和应急抢险组织,及时调整高架段及地下段列车服务,并对车站进出口加强巡查,确保24小时快速处置突发暴雨台风等应急情况,确保乘客出行安全。

此外,针对暑运期间出游、探亲等对地铁线路较不熟悉的乘客,深圳地铁在线网各站,尤其是换乘枢纽站进闸机、扶梯口、站台等关键点增派人手加强指引,并增加线网图、安全文明出行等宣传小册子的派发,为乘客提供指引,介绍搭乘地铁的注意事项。

深圳夏天炎热,为了让乘客有一个清凉舒适的乘车环境,深圳地铁运营方还根据车站、列车的客流情况,做好车站、列车空调温度的调节。同时,深圳地铁各站还特别准备了爱心药箱以备乘客的不时之需。

安全:制定预案应对乘客慌乱

近期,国内各城市接连发生了多起乘客恐慌事件,暑运期间,深圳地铁7号线皇岗村站、1号线会展中心和科学馆站就发生过因为乘客晕倒以及充电宝冒烟被其他乘客误传为突发事件,引发恐慌。

对此,深圳地铁运营部门表示,根据过往案例的统计,引发乘客恐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乘客晕倒、打架和乘客异常行为,一旦周边乘客不明真相时容易产生恐慌情绪,继而引发“蝴蝶效应”。

对此,深圳地铁表示,已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发生突发情况时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同时,深圳地铁也特别提醒乘客,在遇到不明情况的突发事件时,应首先按压车门旁边的“通话装置”向司机报告,再听从司机以及车站工作人员引导,有序撤离,避免发生慌乱造成次生伤害。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顾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