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坪山城市书房聊天:时代向上,“后浪”向前

​徐剑
2020-07-14 13:48
摘要

在坪山城市书房聊天:时代向上,“后浪”向前

夕阳下,书香中,在书房,一群人,随意聊。

6月5日晚,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坪山城市书房·文武帝宫内,灯影交错,雅韵氤氲,【在坪山城市书房聊天】第一期活动在此展开,20余位坪山文化智库专家学者与3位生活在坪山的90后,00后围绕“所谓‘后浪’”展开探讨。

时隔月余,那些关于“后浪”的探讨,所碰撞出来的观点与智慧仍值得我们细细回味,何谓“后浪”?“后浪”之精神何在?……既有“后浪”本身对于自我的认知,也有“前浪”眼中的“后浪”,在一个多小时的讨论中,围绕一个个关于后浪的话题,文化智库专家与参与的“后浪”谈笑风生,共同探寻于时代大潮中,后浪如何奔涌向前?

作为【在坪山城市书房聊天】第一期活动,该活动是由中共深圳市坪山区委宣传部主办,坪山融媒体中心承办的一档全新品牌栏目,依托“坪山城市书房”,定期邀请名家达人主理话题,谈天说地,或言思激荡,或心契神会,领略清风明月、书香满溢氛围下思想碰撞和分享的愉悦。

后浪之精神

何谓后浪?

【在坪山城市书房聊天】活动中,无论是以年龄所判断所谓“后浪”,还是之于“前浪”谈所谓“后浪”,每个人眼中的都有自己所认定的“后浪”,更有基于“后浪”谈“后浪之精神”。

深圳技术大学大二学生张天瑞,对于后浪的认知仍处在迷茫当中:“我看到了奔涌的浪,看到冲在天空上的滔天巨浪,我也看到了浪下深海里可能日光都照不到的雨。”后浪是否应该奔涌?后浪可否涓涓细流?于他而言,“后浪”是否应该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仍不得而知。

时代的发展让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爆炸性信息,是拓宽知识的边界,还是成为娱乐的囚徒,同为深圳技术大学大二学生陈诗欣表达了自己对于“后浪”生活的这个环境的迷茫。

在坪山区公务员赖静一看来,所谓“后浪”,在于“后浪精神”,“后浪精神”就是不畏困难、不顾一切,就是我年轻,我有本钱,我可以一切的想象力,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还那么年轻,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不计后果的种种。在她看来,大部分人可能一生平凡,但平凡不代表着平庸,在平凡中创造自己的一点小确幸,也能成就非常精彩的后浪。

相比于“后浪”们对于自身的看法显得不那么确定,当天聊天的“前浪”则将目光更聚焦于“后浪”之精神。

“根本不用讨论前浪后浪,只要是浪就很好,关键是浪,因为我们不能是一潭死水。” 著名设计师韩湛宁对于后浪的理解落点于“浪”,最宝贵的东西无疑于思想的激荡。

“后浪和前浪的区别在于浪的方向。”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认为,保持独立思考精神,不被桎梏,就是奔涌的后浪。

“所有的人能够把你的观念打破的时候就是后浪。”在文化出版人魏甫华看来,每个人实际上都是被所说的知识、理念、观念所认知,当你没有另外一个力量来突破观念的时候,你就是观念的囚徒,这就是我们讲的前浪。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樊林认为,“不管是前浪和后浪,抑或是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和一个固化的概念做抗争,尽可能保证所有的输出都基于思考之上。”

何谓“后浪”?鲁迅先生在文章《导师》中曾有这么一段论述:“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后浪”无所谓奔涌,但“后浪精神”必定奔涌。

后浪·前浪

“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短片《后浪》中,国家一级演员何冰以上一代称许的口吻激励了当今年轻一代。

在三岛由纪夫的《春雪》中,也有这样一段话,“他想到海潮的后浪推前浪,想到时间长河的流逝,还想到自己终究也会变老,忽然他难过得几乎窒息。”

无论是《后浪》中的称许,还是《春雪》中的惊恐,不可否认,每一朵“前浪”对待“后浪”都有自己的认知,后浪之于前浪,前浪之于后浪,两者之间该以何种方式共生?

围绕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少专家学者都持有不一样的态度:或是从来者角度为后浪创造更加温暖的环境;或寄希望于“后浪”于“前浪”中汲取充分的营养;甚至于给予“后浪”们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在自己的时代中创造自身的价值。

“我们的后浪前途在哪?” 独立城市研究者张宇则将目光聚焦于如何为后浪创造更好的机会。他表示,前浪能够区分出各种差异化的“后浪”状态,并为不可一概而论的“后浪”创造更好的机会,让下一代的“后浪”能够站在我们肩膀上,取得更大成就。

深圳本土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同样也持有这一理念,在他看来,是“前浪”决定着“后浪”的生存环境、创业环境、成长环境。他认为,“前浪”可能不需要了解“后浪”们,但是“前浪”要反思,如何能给“后浪”提供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前面一句话叫做“浪花奔涌吧”奔涌要有环境,要提供环境给后浪。

如果说张宇和南兆旭以“长者”的目光来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责任在身的忧虑,同时也有一批专家,则以更为放松的态度来对待“后浪”,在他们看来,“后浪”散发出的能量不可想象,甚至于超越“前浪”。

“我们根本为他做不了什么。”中国博物馆学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则表示,每代人有每代人不同的生活,前浪把自己做好,不存在进步和非进步的问题,也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性。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每个人活的都有价值所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后浪。”在文化学者、大学教授李凤亮看来,青春根本不是关于年龄的事情,“后浪”也不是用年龄衡量测量的事情,更多是社会的形态,走在时代最前沿的那一波人,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年轻人比我们接受新事物快,比我们更加超前,比我们那一代人发展的潜力更大。

“作为后浪的人们,是否关注过前浪?” 资深文化编辑金敏华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看后浪的时候,作为前浪两种观点都会有,一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还有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但后浪是否可以从前浪哪里吸收一些营养,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后浪于时代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毫无疑问,时代向上,后浪向前,这是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趋势,但于“后浪”而言,又该以何种姿态,何种方式在时代的浪潮中奔涌向前?

正如在当天谈话中,后浪张天瑞提出的疑问:时间是有限的,青春也是有限的,我们年轻人在青春的时候应该想什么?干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愿景是什么?这应该是我们后浪应该思考的东西,也是前浪应该引导我们的东西。”

“进入新时代,我们很高兴能够看到年轻人有自己的特点和见解,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地尊重对待。”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勇谈到后浪时提到,一代对另一代不是否定也不是简单的复制,是继承中发展、继承中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发展。

“这个世界的变化,肯定是后浪最能适应。”坪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筠认为,后浪是最能跟紧时代发展脚步的一群人,时代的发展,创新坪山的发展离不开后浪的奔涌。

“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做的东西远远地比上一代先进多少倍,这个是事实。”在资深文化评论员王俊看来,从国家取得这么大的发展倒过来推会发现,只有一代比一代更强的人才能够建设起一个越来越强的国家。

“后浪和前浪不应该是单一的入境,应该是生态。”城市规划专家朱荣远表示,后浪和前浪和年龄没关系,反而是和浪的方向有关系,只有浪都向前,才能为社会进步提供力量,而确保向前的方向,则需要我们“后浪”需要具备独立的思考的能力。

“一代人做一代人要做的那件事。”在著名建筑师、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看来,时间再过十年,这个社会的一大部分可能是“前浪”完全不能理解的,所谓的前浪就死在沙滩上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但无论对于“前浪”还是“后浪”而言,最主要的观点不要有历史进步观念,历史没有进步和退步之说,做好当下要做的事,就是对自己,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证明。

(来源:南方plus)

编辑 刘春雨

(作者:​徐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