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例!患儿术后8年“心病”再犯,深圳医生微创“补心”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儿医 文 /图
2022-04-29 18:10

亮亮(化名)刚出生不久,就确诊患有法洛四联症,3岁时做了手术。术后第8年,他出现了肺动脉瓣大量返流,右心室扩大,右心功能受损的严重并发症,需要尽快进行第二次手术。深圳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通过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置入手术,解决了他的“心病”。术后,亮亮恢复良好,日前已康复出院。这也是深圳市第一例儿童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置入手术。

患儿出院前,与医护团队合影。

出生就患有复杂先心病

术后8年“心病”再现

2011年3月,新生儿亮亮被诊断患有法洛四联症(简称“法四”)。这是一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会出现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病情复杂,90%的重症患儿会夭折。

三岁时,亮亮做了法四根治术,恢复良好。然而,相比于同龄的孩子,他总显得瘦小。术后第8年,他一运动就感到乏力,甚至要大口喘气,渐渐地连走完一两层楼梯也会累得受不了。检查发现,他出现了大量的肺动脉瓣返流,进而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导致了气喘的症状。

在众多的儿童结构性心脏病中,心脏瓣膜疾病往往是最为棘手的。而肺动脉瓣膜返流,则是法四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几年,在国内外多个大型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心,约60%的复杂先心病患儿,在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需要二次甚至多次手术干预。法四手术后,如果发生中度或重度的肺动脉瓣返流,可引发右心室逐渐扩大,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心衰,甚至猝死。

“亮亮的情况比较严重,必须尽快手术”,深圳市儿童医院心内科欧振恒医生介绍,在对患儿病情仔细评估后,心内科团队决定在其肺动脉瓣膜处,置入一个新的自膨瓣“补漏”。自膨瓣的特点是不用球囊扩张,到达位置后可以自己打开,就像一把自动雨伞,更加便于医生在术中的操作。

手术前

“心门”难装

定位偏差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不过,这个“心门”的制作难度相当大。“相比成人,儿童瓣膜的选择更难。”市儿童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李博宁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心脏仍有进一步发育的空间,选择过大或过小的瓣膜都有可能影响患儿的长期疗效。而且,该瓣膜采用的是自膨式设计,一旦术中对位置定位发生偏差,就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引发严重的肺动脉梗阻或瓣膜系统脱落。这对手术团队是一大考验。

与一般的手术器械不同,该款自膨式介入瓣膜非常“金贵”。如果在体外装配过程中造成瓣膜损伤,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因此,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小心翼翼。通过反复冲洗器械的保存液,预防血栓处理,在0℃的冰水中最终完成器械的装备。

“门”选好了,还有个问题:怎么把“门”放进心脏呢?传统的肺动脉瓣置换术,要进行开胸和体外循环的操作,二次手术不仅比第一次手术难度更大,而且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恢复慢。甚至有部分孩子的身体条件,很难经受得住再次开胸手术。凭借多年的介入诊疗经验,心内科团队反复论证分析,决定采用经导管置入,通过微创的介入方式来完成手术。

不用跑北上广

患儿在深也可做微创“补心”手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手术开始了。术中CT影像显示,植入路径十曲九弯,一般的导丝根本无法通过,寸步难行。手术团队按照计划,用上了国内最新研发的一款介入肺动脉瓣膜。这一特殊的导丝组合,能够在原本不易通过的“弯道”顺利突破。

术中,李博宁(右一)及团队正在组装肺动脉瓣膜。

在反复造影、精确定位的同时,李博宁医生一点点地将瓣膜送入,到达目标位置,释放、脱鞘。很快,自膨瓣自动打开了,完美地嵌在之前破损的肺动脉瓣膜内。术中监护影像显示,植入的瓣膜已经开始工作了,新的心“门”换好了!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患儿肺动脉瓣反流消失,无瓣周漏,右心功能明显改善。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目前亮亮已经顺利出院。

“目前,国内能掌握这个技术的医院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李博宁介绍,这是深圳市首例儿童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置入手术。今后,这一类患儿不用辗转奔波到北上广,在深圳家门口就能做微创“补心”手术了。


人工瓣膜植入后,肺动脉瓣返流完全缓解

术后,李博宁团队合影(右一为李博宁)。

(原标题《深圳首例!患儿术后8年“心病”再犯 深圳医生微创“补心”》)

编辑 (冻结)吴徐美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儿医 文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