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深圳市两会闭幕一周后,深圳各区也陆续召开了区两会。小政注意到,从4月18日开始,罗湖、盐田、龙岗、光明、宝安、龙华、坪山、南山等区相继召开了区两会,加之福田区两会今年1月已经召开,如此深圳各区两会目前都已召开(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不开两会)。
图源:视觉中国
在各区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几组信息量极大的数据值得一说。
南山GDP一马当先
福田GDP突破5000亿元
从各区公布的2021年GDP数据来看,南山区继续领跑全市。2021年,南山区本地生产总值7630.59亿元,增长9.1%;辖区税收1981亿元,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7亿元,增长10.2%。
即便放在全国的坐标系上来看,南山也有不俗的表现。2021年南山GDP在全国区县排名上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15353亿元)、北京海淀区(9501.7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
此前,南山区七届五次党代会上提出,到2025年,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基本建成,本地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从2018年的南山区GDP突破5000亿元,到2019年的突破6000亿,再到2021年7630.59亿元,冲刺“万亿俱乐部”指日可待。
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南山领跑,福田的表现也很抢眼。2021年,福田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突破5万美元。这是除了南山外,又一个突破5000亿元的区。宝安区也非常接近5000亿元,2021年GDP从3847亿元跃升到4422亿元。
小政注意到,深圳各区中有一个区的工业数据遥遥领先于其它区,那就是宝安。
2021年,宝安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7394亿元跃升到9027亿元,增加1633亿元、接近“十三五”五年增量总和;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677亿元跃升到2005亿元,占深圳全市比重高达21.1%,是自2012年分区以来首次突破20%,对深圳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9.7%、深圳第一。
不仅如此,宝安还有多项经济数据创下“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6759家,连续五年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2家、189家,总量达到312家,增量、总量均居全市第一。
可以说,宝安已成为深圳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这样的亮眼成绩并不意外。一直以来,宝安都是深圳的产业大区,近年来更是发力先进制造业领域,去年9月底,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发展总抓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今年初,宝安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若干意见》。从全市层面看,全市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中,有4个在宝安布局;全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有14个重点布局宝安,其中9个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这足以看出宝安区在夯实深圳工业“基本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其中提到要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推动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在深圳“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的方针下,宝安的产业活力有望进一步迸发。
除了宝安,龙华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高于深圳大部分区,突破了千亿元。2021年,龙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3亿元,增长10.1%,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
今年GDP主要预期目标
基本定在6%—7%
从各区提出的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看,数据基本定在了6%—7%的区间,这是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提出的。小政对此进行了梳理——
福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罗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
盐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南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
宝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4.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1%左右。
龙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5%,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龙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
坪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左右。
光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 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 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3% 左右。
小政从各区今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中注意到,不少区都提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前海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例如,宝安提出,抢抓前海扩区机遇,超常规发展现代服务业;光明区则提出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方位彰显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这彰显了深圳在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的信心和决心。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在各区2022年重点工作中,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就是盐田区提出,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加快发展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深圳市盐田区因海而生、因港而兴,是深圳海洋经济、海岸带经济及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事实上,在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发布的《盐田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中,就已明确提出,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产值的海洋产业集群,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20%。这也将为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强大动能。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从各区2022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中,小政看到了各区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情况作出了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安排。
例如,福田区提出,加快建设智慧园区,推动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扩大通行范围,推出15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加快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引进一批共性基础技术供给平台,支持组建上下游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增至330个以上。
罗湖区提出,实现数字货币专营机构实体化运作;搭建跨境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京基100、城脉中心等打造商务服务业集聚示范楼宇;争取罗湖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上升为国家级深港合作重大平台;推进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枢纽片区改造升级;推动香港东铁线北延至罗湖口岸;加快厦深高铁引入深圳站;吸引港澳青年人才800名以上;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落地首店20家以上。
盐田区提出,发挥盐田区位、产业、资源等综合优势,大力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聚力成势。
南山区提出,整备土地33公顷,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争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80家;建成200吨/日处理能力的厨余垃圾预处理设施;规划3个体育特色主题公园;建设蛇口山公园。
图源:视觉中国
宝安区依旧夯实工业“基本盘”,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区之本,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且明确提出,实施产业空间拓展计划,继续攻克制造业空间低效和不足难题。
龙岗区提出,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生态,让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良;以国际化视野规划建设深圳东部中心,让城区功能更加完善。
龙华区提出2022年实施城区建设提速行动,坚持“专班化、国际化、效率化、协同化、差异化、社会化、科技化”理念,高强度投资560亿元以上,完善片区道路等配套设施,全力打造大湾区新的增长极。同时提出,北站国际商务区要开工建设高端酒店等项目,加快建设超核枢纽,推动梅林关片区、华南物流园空间和产业规划落地。不难看出,龙华区正努力在强化都市核心功能上实现更大跃升。
坪山区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坪山高新区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着力构建全域全链的创新生态体系,集中力量破解一批制约坪山发展的掣肘难题。
光明区则发力科技创新,提出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方位彰显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聚焦三大领域、强化三大服务,打造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科研经济生态圈;着力夯实科研经济引领下的现代产业基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示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