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隔6年再获殊荣!散裂中子源项目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莞香花开,综合南方+等
2022-04-16 14:18

4月15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2021年度东莞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其中,散裂中子源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时隔6年以来东莞再次荣获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殊荣。

散裂中子源项目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东莞时隔6年再获殊荣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由陈和生院士领衔的“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东莞自2016年以来再次获得该项殊荣。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第一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该工程于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对外开放运行,目前已完成用户实验课题约700项,累计发表论文120余篇。该项目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

此外,东莞还有多个项目获奖。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的“自主无人艇机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东莞理工学院的“纤维复材筋提升混凝土结构性能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以及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的“体外诊断试剂生物活性蛋白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项目化”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获奖项目介绍

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我国第一台,继英国、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四台散裂中子源。项目科学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型中子散射多学科研究平台,为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化学化工、物理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为解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若干瓶颈问题提供先进平台,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强大的平台支撑。

CSNS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政府共建,主要建设1台80MeV的负氢离子直线加速器、1台1.6GeV的快循环质子同步加速器、2条束流运输线、1个靶站、3台中子谱仪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土建工程。项目于2008年9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2012年5月正式动工,2017年7月打靶产生第一束中子束流,2018年3月按指标、按工期、高质量地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中科院组织的工艺测试、鉴定,来自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18名工艺鉴定委员会专家(其中院士12名)一致认为:散裂中子源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显著地提升了我国在磁铁、电源、探测器及电子学等领域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在强流质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领域实现了重大跨越,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CSNS的建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为我国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8月23日,CSNS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验收指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SNS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CSNS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产出科技论文500余篇,申请专利349项(已授权18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4项)。CSNS装置投入运行后,性能稳定可靠高效,加速器质子束流打靶功率稳步提高,于2020年2月28日实现100kW设计指标,比原计划时间提前一年半,远超国际同类装置调试速度,说明装置设计科学合理、研制设备精良。目前CSNS注册用户超过3400人,已完成用户实验课题约700项(其中12%来自高科技企业,包括华为、紫光同创、东阳光等),在多个领域开展了重大创新研究,开展了包括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和轴承、深海潜水器等大型工程部件残余应力和服役性能检测等,为国家急需的许多高性能结构材料攻关提供了关键技术平台。

围绕“四个面向”,在新型锂电池材料、斯格明子的拓扑磁性、自旋霍尔磁性薄膜、高强合金的纳米相、太阳能电池结构、航空材料、可燃冰、页岩、催化剂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同时,华为、紫光同创、东阳光等高科技企业利用CSNS中子束流开展芯片单粒子效应、含硼药物研发等试验研究。目前已在包括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等期刊发表用户成果文章120余篇,远超国外散裂中子源相同阶段的成果产生水平。此外,CSNS团队积极推进工程建设产生的关键技术的成果转移转化工作。2019年12 月,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置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标志着我国基于加速器的BNCT设备研发迈入新阶段。

菲鹏生物“体外诊断试剂生物活性蛋白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项目化”项目

本项目围绕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被国外垄断的现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试剂核心原料,解决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

项目成果在国内外超过1200家诊断试剂企业得到应用,部分产品已逐步实现替代进口,如艾滋等重大传染病核心原料实现了50%的进口替代,使试剂核心原料成本降低50%以上;新冠爆发初期为60%新冠检测试剂生产企业供应核心原料。本项目成果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等领域,近四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75亿元。

东莞理工学院“纤维复材筋提升混凝土结构性能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

《纤维复材筋提升混凝土结构性能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钢筋锈蚀引发的混凝土结构安全保障难题,成功研发了纤维复材筋(简称FRP筋)提升混凝土结构性能关键技术,攻克了FRP筋高效工程应用难题,大幅提升混凝土结构工作性能。形成“材料性能与制备方法-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技术与装备” 一体化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应用于20家单位生产及32个实际工程,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中科大工研院“自主无人艇机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

由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牵头完成的“自主无人艇机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国基金集成、珠江人才计划等重大项目资助下,突破了异构无人艇集群相变调控、超稳定抗扰自主控制、多艇多源环境感知与高精目标识别跟踪等关键技术,开发了矢量喷推等核心功能部件和成套装备,解决了多类艇群快速组网编队、海洋设施高效跨域探测、机艇集群立体识别跟踪等协同难题。成果成功应用于深中跨海隧道同步探测、珠江口港口航道监测、海洋大地电磁探测、东江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等重大工程。艇群协同作业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矢量喷推等成为了中船701所和702所多型无人船舶的重要任务载荷,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需求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艇集群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工研院牵头完成的“自主无人艇项目”

获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是全省5个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奖项目之一

也是东莞市近10年首次牵头获得的

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自主无人艇机集群跨域协同技术

突破难在哪里?

有何重要意义?

由工研院牵头完成的“自主无人艇机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突破了异构无人艇集群相变调控、超稳定抗扰自主控制、多艇多源环境感知与高精目标识别跟踪等关键技术,开发了矢量喷推等核心功能部件和成套装备,攻克了无人艇-机集群快速组网编队与海域任务切换、海洋设施海空跨域立体探测、高能量密度矢量喷水推进等系列难题。

无人艇集群相变调控、艇-机快慢子协同、小型平台无人机起降等三项核心技术经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协同控制、协同感知、矢量喷推等部件成了中船701所、702所、707所多型无人船舶的重要任务载荷。成果应用于深中跨海隧道同步探测、珠江口港口航道监测、南海油气资源探测、大湾区水域污染治理等重大工程。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需求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艇-机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

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团队

2015年,在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的倡导下,工研院引进以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王钧教授牵头的全自主无人艇创新团队。团队核心成员10名,包括“嫦娥三号”探月工程软着陆核心技术攻关专家、2名IEEE Fellow、2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专业方向涵盖人工智能、群体智能、图像处理、船舶海洋、智能制造及电力电子等多个领域学科。

团队主要开展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已突破复杂环境感知认知与目标追踪、路径规划与自主控制、无人艇-机集群协同等多项关键技术,牵头制定国家标准4件、获授权发明专利30件,在Nature Comm, NSR等发表SCI一区论文57篇,被Nature.Physics研究亮点报道。2017年以来创造16.8亿元的经济效益。开发了HUSTER-12、HUSTER-12S、HUSTER-68、HUSTER-30四个型号无人艇、多型号艇载无人机,以及跨域协同、多源信息融合感知、矢量喷推与运动控制等核心功能部件,覆盖了远海、近海、港区及内河湖的任务需求。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ICIRA2018最佳论文奖等。被国务院、国防部官网报道。

2020年,团队成立产业公司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获得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华为专场)总决赛特等奖,研发的消费级产品获“东莞杯”金奖,成立一年通过高企认证,已获青橙资本、东莞科创金融千万级天使轮投资,其无人船相关产品和技术已在教育、环保、船舶、测绘、应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工研院

工研院作为东莞市在松山湖建设的首批重大科研机构,探索形成“体制机制新型化,团队建设专职化、产品研发高端化、技术服务规模化、产业孵化链条化”等做法。2012年被《人民日报》《焦点访谈》专访介绍了工研院在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及成效,被誉为全国新型科研机构的典型代表。

针对制约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工研院在运动控制、智能感知、无人自主技术、工业大数据、3C产业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及大功率激光器等研发领域取得突破,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东莞建市以来首个)、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此外,先后发起和参与了如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代表东莞在国家层面发出声音。

(原标题《东莞时隔6年再获殊荣!散裂中子源项目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