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博40年|安华:我们馆的风气一直很好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詹裕敏(实习)/视频
2022-04-14 18:40

“上世纪80年代初来深圳的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没有想法的人不会来,那会在内地的工作相对安逸,而这边条件艰苦,住铁皮房,走泥巴路。”安华说。1986年,安华43岁。这一年她从辽宁省博物馆调至深圳博物馆工作。

从历史悠久的著名大馆调到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初创中的深圳博物馆,安华形容,这一代人有“使命感”。“一到特区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责任感有了,劲头也有了。”1981年建馆从零开始,到2021年深博40年,安华认为,正是一代又一代深博人辛勤的付出,成就了今天深圳博物馆乃至深圳文博生态的样貌。安华说:“这个馆的风气一直很好!”

深博第一支外宣讲解队伍

年逾七十,直奔耄耋的安华依旧身体硬朗,精神十足,说起话来声音响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021年12月底深博40周年大展,因为这次“大聚会”,安华再次回到博物馆。走进了位于市民中心东翼的深博历史民俗馆,在贵宾厅里,安华仔细观看了每一幅挂在墙上见证深博重要时刻的老照片,记忆的闸门瞬间被开启,往事并不如烟。“那是……”“那会我们还……”

“我是1986年2月调至深博工作的。”安华说,“那会条件艰苦,很困难。博物馆都没什么人,专业人才更少。但是任务又特别重,市里定了1988年开馆,而实际状况是,展品不足,人力也不够。”安华来时,恰逢从广西社科院调来深博的邢凤麟做馆长。“邢馆跟我探讨博物馆的办馆方向,让我去国家文物局、故宫、上博跟专家、学者们取经,集思广益,理清思路。”

最终,确定要将深建设成一座综合性的(而非单一地志性的)、国际化的、园林式的历史博物馆之后,所有的工作都紧锣密鼓地围绕着1988年11月的深圳博物馆开馆展开。“开馆要办《今日深圳》的展览,为了筹集展品,大家常常是骑个摩托车就出门了,当时到处都是泥土路,很不好走。”安华说。展品有了、大纲有了,但谁来讲解、介绍呢?“馆领导让我来组建班子,招聘人才。当时很多人来应聘,都是大学生,我就挑了有舞台经验的,形象气质好的,潜心培养,终于深博有了第一支外宣讲解队伍。”

1988年11月,特区第一座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正式开馆。一时间,宾客盈门,好不热闹。安华说,成功开馆给后续络绎不绝的参观奠定了基础。

出色地完成重量级领导观展讲解

199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10周年纪念。市里给深博布置了任务,要举办“深圳经济特区十周年成就展”。这对开馆不久的深博来讲是不小的挑战。“当时,重要的人物,比如国际友人、外宾等来华访问,去完北京,几乎都会到深圳,因为深圳是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到深圳,就会到深圳博物馆。”安华说,“实际上,博物馆搞这个展览比较困难。因为我们不是计划局,不在生产第一线,人家给我们提供资料,我们再根据资料编写大纲。然而大纲刚写完,资料又变了,整个布展、讲解都在不停地变。”

顶着压力,迎难而上。1990年11月23日,“深圳经济特区十年成就展”开幕。1990年11月26日,深博迎来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市里提前1天通知我们。但当时我的心里还是很有把握的,因为我知道我们的讲解队伍经得起考验。”安华说。当时,安华所在的部门叫“对外宣传部”,宣传、接待、讲解工作都由她负责。“我退休时,当时的馆长还同我感叹说,老安,你留下了一支很好的队伍。”事实的确如此。此后,深博还接待了包括尼克松在内的一系列重量级外宾,均出色地完成任务。

1990年11月26日,回忆起那一天,安华还历历在目,仿佛一切不过是昨日。“那天大约是上午10点左右。馆里来了很多人,不光有在职的领导,也有退休的。大家都很兴奋、很激动。我一早就嘱咐我们的讲解员,领导来了要往后,需要咱讲解时就往前,尽量地给领导留空间。”安华说,“展览前两部分——古代深圳和近代深圳。参观行进的速度非常快,领导们一边参观一边在谈话,讲解员也没有机会讲解,到后面速度才慢下来。”

“深圳经济特区十年成就展”火了!

“我一看,这参观速度太快了,进入今日深圳的部分就跟一位叫温玉霞的优秀讲解员说,你上去,站前头。讲解员往那一站,开始介绍,整个参观速度就按照我们原来设计的节奏行进,整个展览的参观速度就正常化了。”安华说。在“今日深圳”单元,赛格、康佳、先科等生产的电子产品都很吸睛,当时深圳的电子产品十分洋气,炙手可热。安华回忆说,还有就是2万基建工程兵援建深圳,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拓荒,留下的珍贵照片,在展板上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有一幅照片是一位战士光着膀子,戴着安全帽口渴接水喝,管子里的水都是黄色的泥巴,看得人十分揪心。”

电子产品之外,还有中华牌自行车相当抢眼。“当时这些产品更新迭代得非常快,工厂里出了新产品马上给馆里送一个。我听说展出的有一款自行车就是不用加气的先进产品。”安华回忆说。这是一次圆满的参观。大家都很高兴。观展结束后,江泽民还题了一幅字,这幅字后来被送到了深圳档案馆。“题字用的毛笔和墨水被我收藏起来了。因为害怕笔被虫子给咬坏,我还特意在笔盒里放了樟脑丸。没想到,过几天我再打开看时,笔尖齐刷刷地没了,被樟脑丸弄坏了,我气了好几天。那笔是当时的新产品,价格很贵,不是羊毫、狼毫之类,本想好好收藏,没想到就这样没了。”

就这样“深圳经济特区十年成就展”彻底火了。“引发了参观热潮,军区的来,各地地方政府也来,络绎不绝。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安华说,“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大家干工作真的是满腔热情。筹备展览时,馆长和我们一起搞,不像现在这样,可以请外面的展览公司帮忙。过去都是大家一起上,美工画画,大家一起布置、摆放。”在听说,如今深博也是经常加班,每逢展览都是熬更守夜,安华笑着说,我们这个馆风气一直很好。

编辑 纸媒推送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刘思敏,产品-赵偲容(视频直播)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詹裕敏(实习)/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