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深圳如何解决“老”问题?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联组讨论把脉开方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2022-04-11 09:20
收录于专题:2022年深圳市两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以5.36%的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比例,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但是年轻城市也面临着“老”问题。10日晚,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来自中共、民革、民盟、致公党、台盟、总工会、妇联、工商联、社会科学界、社会福利界、少数民族、宗教界、特邀本市、特邀香港等14个界别的委员就深圳如何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把脉开方。委员们认为,必须“有备养老”才能“老而无患”。市领导艾学峰、陈清、姜建军参加会议。

政府无偿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设施物业场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深入推动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在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对标老有颐养目标,在管理运行机制、居家社区服务、友好环境建设、养老要素支撑等方面,我市还存在诸多堵点和痛点。”市政协社科界委员曹秀梅说,目前我市面临养老用地紧缺、成本偏高的问题,而高地价使得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很难自发流向盈利水平偏低的养老行业,同时配套养老设施“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落实不到位,“用地难”成为制约大城养老的关键卡口,另外,通过“招拍挂”形式获取土地的高额用地成本也使经营性的养老机构不堪重负。

因此,她认为要加强街道、社区两级养老设施建设,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增加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的需求。“可借鉴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经验,由政府无偿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设施物业场地,政府负责普惠性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投入,减轻市场主体‘前期投入’。”曹秀梅还建议,要严格控制养老机构建设成本,避免社区养老设施“超标准”建设和“豪华化”倾向,着重发展街道、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引导专业机构微利运营,织密街道、社区就近养老服务网络,确保普惠性养老服务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

给老人“画像”精准提供养老服务

市政协社会福利界委员房涛表示,应当以差异化的组织和运作机制,为老人提供3类导向明确的服务:“一是由民政兜底失能失智的生存和安全型老年服务;二是康复辅具社区共享租赁、餐补活动等安全和社交型老年服务;三是人力资源再开发、养老金融和银发经济服务,让养老变成资本而不是成本。”

房涛建议,要实现精准施策,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多层次养老政策实验室,同时把各部门有关职能政策打通。

“建议通过大数据技术与养老服务的相互结合,构建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强数据信息实时共享,整合养老资源,构建老年人群体大数据库,描绘用户画像,精准提供养老服务。”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常远建议,要通过数据库对未来30-50年深圳养老的数据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科学预测,精准把握深圳未来养老需求。

让活力老人发挥所长积极养老

“深圳市老年人中70周岁以下约占2/3,其中约95%是活力老人。满足活力老人的多元需求,促进社会参与、开展积极养老,是深圳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陈励表示,目前日本71%的60-64岁的老人和49.6%的65-70岁的老人在工作。深圳应搭建就业平台,鼓励自愿参与,让老人发挥所长,从事传播文化和科技知识、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

陈励建议,可以积极推行“银龄行动”,由老年志愿者组成医疗组、教学组、科技组,到深圳对口帮扶地区的医院、学校、中小微企业开展援助活动;也可聚焦社区开发多种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岗位。

将养老护理员纳入紧缺技能人才职业目录

养老护理员队伍能否跟上,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面对目前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市政协致公党界别委员杨浩勃认为,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应该将养老护理员纳入我市紧缺技能人才职业目录,在积分入户、子女入学、公租房申请等方面的政策给予倾斜,推动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营造良好的从业氛围,吸引优秀青年、专业学生从事养老服务。”杨浩勃建议,要构建养老护理员多元供给格局,鼓励和支持有关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加强本科层次养老人才培养,同时将“养老培训就业扶贫”提上重要日程,扩大养老护理员的来源。她还提议建立养老护理员诚信监管制度,引导养老护理员树立良好从业形象。

(原标题《年轻深圳如何解决“老”问题?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联组讨论把脉开方  “有备养老”才能“老而无患”》)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