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将筹集不少于2万套房源,惠州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助力招才引智
南方 +
2022-04-01 16:21

近年来,随着住房保障方式不断丰富和灵活,越来越多困难住房家庭实现了居住环境改善。与此同时,随着城市融深融湾的不断提速,产业、资金和人才持续流入,留住人才,保障青年、新市民安居乐业给这项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惠州要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做好新市民和青年的住房保障工作。

城市发展依托产业项目,产业发展依托人才活力,进入“十四五”城市产业项目投产利好兑现密集期,如何做好针对产业人才的住房保障体系搭建工作?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日前发布《惠州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建设目标,2025年前将筹集不少于2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构建青年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留住人才,服务人才,为城市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现状

“房源配租+住房补贴”双管齐下

公共租赁住房机制托底城市安居

“我们要让每一个城市居民都能安居,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同时做好兜底保障,让群众都能够安居乐业。”随着惠州住房保障工作2012年并轨,公共租赁住房机制快速推进,时任市住建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当前,随着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有序完善,这一愿景正在有序实现。

3月31日,博罗县住建局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住房困难城镇居民租赁住房补贴名单结束公示。朱瑞娥等405户低保户、低收入及特困供养人员家庭将获得18.1万元租赁住房补贴。

早些时候,惠城区住建局接连发布了辖区2月保障性住房家庭选房确认表和3月申请公租房的保障家庭名单,张庆荣等43户家庭、胡慧芬等2户家庭分别获得入住公租房小区资格。

“截至目前,惠城中心区已建成公共租赁住房房源近3万套,严格施行动态的审核和监管机制,确保最有需求的轮候保障住房家庭及时入住,改善居住环境。”惠州市住建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心城区目前已经建成了金石花园、东安花园、惠和居、惠山居和惠南居等多个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在江北、西站、马安、三栋等多个城市组团片区都有分布。

“房子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小区的环境和设施都很完善、房子的位置都是非常不错的,小孩子有了更舒服的居住环境。”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在东安花园居住的蔡女士介绍,丈夫过世后自己一直带着小孩寄住在亲戚家,两年前成功住进公租房,解了燃眉之急。

然而,并非所有保障住房家庭都能如蔡女士一样及时住进公租房小区。记者从主管部门了解到,截至当前,中心城区正在等待房源配租的轮候家庭仍有700—800批次左右,还需根据动态配租的实际情况分批次配租房源保障。

问题如何缓解?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直言该局在全市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小区脚步放缓后,不断完善的住房补贴机制有力地为住房困难家庭解决困难。类似于房源配租的租金优惠水平,通过发放住房补贴等方式减轻保障家庭的住房压力。

“相较于配租住进公租房小区,住房补贴更适合自己,平时要打工,租住的地方越方便工作越好。”在小金口某物业公司做保洁的李大婶称,老伴瘫痪后一直卧床,平时就靠自己的微薄收入养家,在旁边的村里租房会更加方便。

“随着公租房源动态配租和住房补贴机制‘双管齐下’,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真正实现了兜底,让保障住房家庭实现安居。”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仅在去年,全市就筹集了保障性租赁住房近1800套,实物保障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3137户、货币保障643户,发放租赁补贴873户,动工改造老旧小区174个,不断推动全市住房保障机制优化,市民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变化

产业集聚发展引人才持续流入

青年和新市民住房过渡成焦点

梳理惠州住房保障工作进程,自2012年全市住房保障工作并轨,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快速建设,相继建成了金石花园等多个保障房小区,辖区每年一次大规模房源配租成为常态。但从2018年开始,随着惠南居建成并完成当年房源配租工作,新建小区计划搁置,发放住房补贴成为有效补充。

为何不再建新的保障房小区?记者在东安花园等小区采访时,多名市民表达了这样的疑问。

“公租房家庭轮候的原因有很多,房源的户型、位置是否符合需求都会出现轮候等待的情况,并非只是房源够不够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市建筑业协会会长黄光欣介绍,就目前而言,惠州的公租房数量是比较合理的,再新建需要统筹考虑,不只是某一周期的供需,同步也要考虑房源的利用率,要警惕避免出现前几年大量房源空置资源浪费的局面。

他介绍,以惠城区为例,全区的人口最新统计数据是156万,3万套左右的公租房源覆盖的人口规模大概为6万—7万人,这也意味着公租房人口覆盖率在4%左右,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通过住房补贴来优化保障体系也能够进一步完善保障,满足各类家庭的多元化的保障需求。

随着城市深度融深融湾,城市在“双区”机遇大背景下持续迎来的大发展局面,也带来了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升级,逐步从托底城市居民安居,到深化住房供给体系,成为保障城市新市民、青年入惠创业就业的有力“抓手”。

记者注意到,随着惠州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城市抢抓“双区”机遇,加速推进实业兴市、产业强市的发展进程。轨道交通加速链接,“3+7产业园区”集聚发展,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埃克森美孚、天安数码城等项目纷至沓来。

效果也快速显现。在新发布的惠州市1—2月经济运行数据中,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18.56亿元,同比增长11.6%;工业投资同比大增92.6%;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惠州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位、10项指标增速居珠三角前三位。

产业发展的大踏步吸引着各类人才的快速流入。以备受瞩目的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总部区为例,自去年底正式启动运营,当前已经吸引了超过100位科研人员进驻工作。项目的集聚带来了大量的青年人才入惠就业创业,成为新市民,为城市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新形势也对住房保障环节提出了新要求,针对青年的过渡型保障房、人才房等类型房源需求急剧增加。”惠州市楼市资深策划人李建锋介绍,产业发展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着大量年轻人入惠就业,但按照目前的城市房价水平,青年要完成置业定居是需要一定的发展周期的,如何承接做好这个过渡周期的住房保障,对于城市留住人才以支撑产业意义重大。

发展

“项目配建+企业合建”保障房源

优化居住空间让青年人在惠有期待

不断流入惠州就业的年轻人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所在。在去年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发布期间,惠州常住人口约604.3万,过去10年城市常住人口净增约144.6万,就被广泛认为人口的持续增长便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事实上,城市针对入惠人才不断完善的住房保障策略也早已开始布局。

“在完善城市住房困难家庭托底的基础上,住房保障体系范畴也在不断拓宽,筹措房源、优化政策措施为青年、新市民安居做支撑成为发力重点。”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稳定商品房市场的同时,构建起多渠道、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体系,让不同阶层和类型的居民都能够实现住有所居,才能够真正让城市有温度,让年轻人有期待。

在产业集聚发展的大背景下,惠州对此频频施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惠州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做好新市民和青年的住房保障工作。

关注既有实施环节,通过优化挂牌出让土地的规划条件告知书,在商住小区建设的同时配建人才房、租赁住房成为最有效的措施。在既有的开发项目中,隆生金山湖中心、海伦堡玖悦府、富辰回悦湾等项目均需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租赁房源;而在去年以来的土地拍卖市场,中海地产、城投置业、交投等多家企业摘得的多宗土地也均明确了保障房源配建需求,不断充实着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当前,随着近年来多宗进驻建设的产业项目陆续进入投产周期,“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策略迈入“十四五”周期的集中兑现期,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惠州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城市住房保障工作迈入新阶段。

该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住房建设重点任务,在全市范围内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不少于2万套,其中今明两年将分别筹措4000套和6000套房源。在区域分布上,惠城区(5446)和惠阳区(5363)均超过5000套规模,其余县区除龙门县仅有166套任务外,均处于1500—3500套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住建局的统筹之下,各关联单位已迅速迈出脚步。惠州市城投集团投资拓展部经理苏小玲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惠州城投积极筹划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工作,拟通过国企市场化运作,盘活存量用地与物业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未来两年新建约1200套。

实际上,城投建设的项目筹划已久。早于去年9月,城投两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便已在广东政务服务网进行项目备案,分别为:位于惠城区桥东街道东江新城DJXC—06—02地块(20588平方米)和位于小金口街道江北东区JBD45—04地块(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61万平方米,这也意味着更加完善的保障住房小区将再现惠州。

“在持续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配套的同时,依托政策专注于产业项目配套的现代化租赁住房小区建设也将加快脚步。”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的产业项目基本都有规划宿舍和办公楼比例,处在园区的产业项目可以集中将宿舍建设指标归拢建设成规模的租赁住房小区,在满足员工居住需求的同时,也将有效地打造青年的休闲娱乐空间,有效地丰富他们的生活。

(原标题《2025年前将筹集不少于2万套房源,惠州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助力招才引智》)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刘春生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