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观察 | 也来说说高考的保障服务

深政观察
2020-07-10 00:02
摘要

2020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但关于高考话题的热度依然不减。

2020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但关于高考话题的热度依然不减。

小政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小学生家长的“吐槽”:

“前两天,学校发了通知,因为临近学校是高考考场,所以连续两天取消上下课铃声,取消户外课,为哥哥姐姐们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

看到通知,真的有点感慨——如果一个高三孩子,应该也是成年人了,考试中连附近上下课铃声的干扰都化解不了,那今后的各种压力如何抵御化解?

如果十几年培养出来的是只知道考试的脆弱书生,一遇挫折就崩溃、走极端,而整个社会还被裹挟前行,那真的让人太沮丧了。

更沮丧的是,身处其中,而我还不敢跟娃表达真实想法,没有强大的意志,也没有抗争的勇气,就只能随波逐流……”

应当说,这位家长的担忧并不是个例。进入高考月以来,全国各地都对服务保障好高考作出了事无巨细的安排,有些工作的细致程度和保障规格更超往年。这恐怕和这届考生赶上一个特殊年份格外令人疼惜有关,但也与这些年来很多地方对高考的服务保障“比学赶超”“层层加码”的风气有关。

小政作为高考“过来人”,十分感慨:我们对高考的服务、保障是不是做得有点过头了?

每到高考,要求考点周围的工地一律停止施工,还有些道理,毕竟工地有可能发出强烈且持续的高分贝噪音。但现在连考点周围的道路都要求在考试期间封闭,甚至如这位家长说的,附近学校的上下课铃声也不许响了,课堂也不能齐声朗读了;交警部门每年准备大量“铁骑”警力,本应该用来保障服务好考试当天的交通秩序,但现在在很多地方,帮助迟到或忘记带准考证的考生顺利参加高考这样的“暖心”之举,却仿佛成了交警的份内事……这是不是就有点“照顾”过头了?

奇怪的是,既然高考是如此重要,每年竟然真有考生赶不上考试时间或者忘记带考试证件,需要交警提供特殊支援,又让人难以理解。

其实,一个学生“十年寒窗”,不知道经历过多少考试,平时考试并没有要求过分保障的考试环境,也没见影响大家的成绩。高考是结果重要,并不是考试本身有什么特别,说到底不外乎就是把学会的知识答对。凡经历过考试的人都有经验,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周围环境只要不是太过嘈杂,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而著名的世界技能大赛,据说是专门要求安排到人来人往的会展中心举行比赛,开放给观众看的。因为大赛组织者认为,真实的社会工作环境就是会受到外界各种干扰,克服干扰是选手必备的能力之一。

据小政看来,之所以会有这般超过实际需要的安排,体现的是家长和社会对高考结果的过度敬畏。

回想高校扩招之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是包工作分配的。高考对考生尤其是对农村考生来说,确实存在“高考改变命运”的特殊意义。那时候,虽然高考录取率不是太高,但一旦被录取,人生就大不相同。就算没有考入太好的学校,也有了大致相同的人生“起跑线”。翻翻如今许多成功人士的简历,很多其实并非名校出身。

随着高校扩招,虽然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八十的高比例,但为什么家长变得更焦虑了呢?原因应该和取消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制度有关。在家长看来,将来到社会上找工作,出身名校自然增加了不少求职筹码,如今也确实有不少热门用人单位会提出“985”“211”等门槛要求。于是,追求好成绩,比高校扩招前显得更为重要。

然而,如果把高考成绩作为唯一追求,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度的重视必然会造成极端的情况发生:7月8日11时25分,高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考试将要结束时,平顶山市一中考点一考生突然情绪失控,先后抓其右边、后边考生答题卡,造成两位考生答题卡损毁。考场两位监考教师及时制止,并稳定了考场秩序,市一中考点按程序启用备用答题卡,按规定补足答题卡被损毁的两位考生耽误的考试时间,两位考生将损毁卡的内容誊写在新答题卡上。

所幸这件事发生在考试快结束的时候,对被撕答题卡的同学没有形成实质性伤害,但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严重的警示。

重视高考,并不需要把高考“神秘化”。比如高考的考试时间安排。长期以来,我们都把高考的时间固定在同一个时间。其实高考的社会总成本是很高的,特别是当高考时间不是在周末的时候。近千万考生考试,就意味着至少有近千万个家庭要动员起来为考生服务,全社会的正常工作生活也要为高考让路,保障和服务的成本极大。早就有人提议,可以借鉴国际惯例,把高考的时间定在高考月的第一个完整周的周末,这样每年的考试时间既确定又不会相差几天,但服务高考的社会总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可惜,就这样一件事,说了多少年也改不了。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说了多少年也没有太大成效,“高分低能”的现象依然看不到有解决的迹象。

如果我们真把高考当成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是时候该认真反思什么是真正的人才的定义了,否则,全社会投入巨大成本完成的基础教育,培养的不一定是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欣喜的是,家长们已经开始反思了,但仅靠家长的反思是远远不够的。

编辑 董雯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