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看不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听不到“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没有秋风萧瑟,没有金黄落叶,没有白露为霜,习惯于四季分明的你我在这里似乎难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初秋、仲秋、深秋,这里火热的阳光一如既往恣意。永远的天高云淡,即便春天也不含糊。一年四季满目皆翠,就连秋天象征的桂花在这里也会四季开放。超市里一层不变摆着红彤彤的苹果、黄灿灿的橙子,保鲜技术和国际贸易普惠大众,也让这里难以体会北国秋天瓜果飘香的欢乐。嚼着海蟹,剥着桔子,看着外面火热的太阳,方知夏肥秋瘦的事实。
记得女儿上小一语文学《秋天》时,试图给她解读秋天,却在踏访深圳的山川河海后不见文中的踪影。当小二学24节气时,也难以用她所能感受到的来阐述。正如很多人所言,深圳没有秋天。没有枯草落花,找不到古典文学史的绝唱踪影。不仅如此,就连文学作品中谈秋天的那种心境,在深圳也难寻觅,因为这是一座奋斗之城,没人给你时间叹春伤秋。
如同这座城市的秋天,即便进入人生秋季的深圳人也得像年轻人一样,打起十二分精神奋斗拼搏。一位走过半世人生仍奋战在企业一线的女士感慨,得让自己保持年青状态,否则与周围年轻人的世界不协调。这里的公司高管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因为那是属于昨天的。而当你感觉最舒服之日,也就是危机到来之时。正是这样的危机感,让深圳人一路奔跑。
可不管有无感知,秋天确实存在那里,自然之秋、人生之秋。或许在那个秋夜的梦醒时分,一丝凉风透过窗帘,吹动你的衣襟,轻抚你的心田。这一刻,感受到的正是秋的时光和韵味。再回首一路相随的伙伴,或已有永远的再见,亦有分道扬镳,还有不远不近地相望……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之秋,绚丽中有几分凄切。
这些天,那个不知得罪了谁谁谁的保温杯和枸杞,被作为人生秋天让微信朋友圈刷屏。其实,背后何尝不是对秋之不安和冬之恐惧。即便在没有秋冬的深圳,这个保温杯和枸杞也让大家共鸣。一位朋友在讨论中说,那是由中年的财务危机引起。而我认为这种人生秋天的焦虑来源:自身的天花板、不得不与源源不断的新人角力和日渐衰落的容颜体能。是的,在深圳,每年全国各地,如今全球各地的精英鱼贯而入,冷不丁身边就是哈佛、牛津的受访对象,冷不丁就是85、90后同仁给你讲课。分蛋糕吃果果,相比年轻人的雄心、活力,行走在秋天的你那轻盈的翼翅早已潇洒不了季节的沉重,只能端起保温杯和枸杞来上阵。看似一种无奈,实在与生命与岁月抗衡。而这又何尝不是秋光之醉,生命之美?
从某种意义上看,深圳没有秋天,在这里,你必须一路与时间赛跑。不管是否承认,在这座刚刚度过37岁生日的移民城市,无论你委身的单位还是心灵栖息的友人,维系你们的或许都是价值,当价值不在之日,便是失衡之时。看似残酷,实则现实。所以有人说,你如不用心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最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应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只是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你想要的生活永远是一个变数,这也远非保温杯和枸杞所能助力的。当然,有序使人安宁,无序让人慌乱,这说的就是内在的秩序感,也就是心力。
人生,出自于时间,消逝于时间。梭罗在《瓦尔登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黎明的感觉”。与我们先人“昨日过来疑前世,今晨醒起觉又生”,同样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这种感觉,似乎今年在深圳的秋天中体会到。以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便有不断的新发现。无所谓,便无所惧。这时你会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便真正做回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秋天的你仿佛点燃自己的生命,而这生命之光自照照人。又如同进入一种新生状态,回归生命的本真属性。这是何种境界?
有人说,深圳的春天更像秋天,匆匆脱去旧衣,留下满地落叶后迅速更换新装上路。而秋天那树那绿叶那长势,让人赞叹之余,又担心跟不上城市匆匆的脚步。的确,这里的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更多绚丽灿烂的色彩。
每个人心里装着不同的秋天。仔细找寻感受到,深圳的秋天有不同韵味:那是清晨的一缕清风,是黄昏的一丝凉爽,是一份纯静的思绪;那是把哈根达斯换成茶水,是浮躁喧嚣夏日后的宁静,是天高云淡的自足。深圳的秋天,淡淡的,浅浅的。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深沉,只有用心的人才能发现。如此秋光,何尝不是一种大美?而在这秋色中,有序生活的你,何尝不是生命的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