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决定在6个省(区)和15个市(州)组织开展“快递进村”试点工作,鼓励“快递进村”模式创新,并明确要在2022年底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快递要去镇上取,派送还得多加钱,生鲜食品不敢买……这是现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居民网购时遇到的难题。快递不进村,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触网”,要么得等转运,要么得等中间商收购,成本提高了,利润也压低了,一些生鲜产品错过时间质量也大受影响。快递入户,电商落地,成为很多农民的期待。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一环,快递物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支柱。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振兴农村产业经济,都离不开快递物流助力。近年来,中国快递物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优势,就必须走出差异化、精细化发展路径,着力解决用户的痛点、难点。相较于城市,我国广大农村快递市场潜力巨大,谁率先解决好农村快递取件难、寄件难,形塑适合农村条件的物流模式甚至商业模式,谁就能先人一步掌控新的业务增长点。
快递进村难,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且单一快递公司运量较小。在农村复制城市快递的模式,既不经济,也缺乏效率。快递进村,关键就是解决“散”的问题。多家快递企业相互合作,或快递企业与邮政合作,在农村设立相对集中的快递服务中心,“快快结合”“快邮结合”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就是因为提高了服务的集约化程度。快递进村创新,就是要抓住集成和服务这两个关键词,才能补农村服务需求散的劣势,扬农村服务需求大的优势。
推进快递进村,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高农村快递服务质量。快递进村的内涵,应当扩展到新零售进村、现代服务业进村,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毛细血管”更畅通,带动周边产业共同发展,农村快递业的生态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近年来,“城里”越发流行吃“土货”,消费扶贫概念成为中高端消费市场的热词,特色农产品价格随着消费升级之势水涨船高。承接电商下沉的业务,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城,作为渠道的快递服务商,既有“插一脚”的必要,也有“插一脚”的优势。快递企业要充分调动村级快递服务中心的积极性,适当给予经营方面的优惠,让快递中心“主任”成为网购推广人、特产发掘人。现代化的快递企业更要发挥“中央厨房”作用,帮助快递服务中心解决经营困难,通过金融、数据、技术支持等形式,赋能村级服务网点,让农村快递服务点成为市场“眼线”,帮助快递企业更好洞悉农村市场需求,发掘快递服务更多应用场景。
提高快递进村集约化程度,快递企业要善于利用、盘整农村现有资源,政府也要给予相应扶持。“村村通邮”已经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的邮政网络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推动邮路共享,打通邮政与快递合作壁垒,仍然需要相关部门破除“本位”思想,拿出合作思维。同样地,现在农村已经普遍建成合作社组织,政府也应鼓励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快递企业对接,拓展农村快递服务的深度与渗透度。
快递最后一里路,最考验快递企业竞争力。可以说,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里路,既是一项缩小城乡差异的民生工程,也是促进现代服务业、零售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快递进村的最后一里路上商机满满,值得相关各方关注并抢抓机遇。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