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份主体责任承诺书签订!东晓街道创新垃圾分类连出大招
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王云峰
2020-07-08 19:38

率先落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宣传与普及、率先签订全市首份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承诺书、率先组建全市首批街道级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率先成立全市首支街道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7月8日上午,罗湖区东晓街道举办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承诺书签订仪式活动,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行“四个率先”,创新打造垃圾分类“东晓模式”。

据悉,此举是为贯彻落实即将施行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精神,发动更深更广层面的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东晓街道先行先试的重要举措。

市分类中心副主任梁卫坤,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魏明来,街道党工委书记肖嘉睿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社区工作站负责人、督导员、义工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线上线下全覆盖

率先落实《条例》宣传与普及

2020年6月23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获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通过,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从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了让辖区居民更快明晰《条例》的内涵,明确其职责,东晓街道创新举办此次活动,邀请了专家对《条例》进行现场解读,并推出“垃圾分类新时尚 学习条例我先行”线上有奖互动活动及“主体责任承诺书”线上签订活动,制发《东晓街道垃圾分类职责明白卡》,多样化开展宣传,全面普及垃圾分类《条例》内容。

“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推动公众习惯养成,形成长效机制。只有提前、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条例》内容,才能把垃圾分类工作真正做好。”肖嘉睿表示。


垃圾分类“我”先行

率先签订全市首份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承诺书

“我承诺做到以下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定时定点督导,规范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加强分类宣传与培训……”活动现场,随着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人杨海文接过承诺书,郑重签下自己名字,全市首份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承诺书正式签订。


据了解,《条例》明确指出,要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人制度。东晓街道结合辖区近期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实际情况,率先在全市推行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承诺书签订模式,召集辖区所有小区和城中村的物管单位、社区工作站相关负责人等到场签订主体责任承诺书,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

据悉,签订承诺书即意味着立下担当“军令状”。承诺书上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人、义务人在落实垃圾分类主体责任上需履行的职责、工作要求,以及未履行职责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各界各级齐联动

率先组建全市首批街道级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

根据《条例》要求,东晓街道还在辖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社会监督员”制度。活动现场,东晓街道向10名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颁发聘书,标志着全市第一批街道级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正式组建。


据东晓街道副主任、兼城区治理办主任孙满元介绍,东晓街道此次聘请的10名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由深圳市人大代表伍雪玲、区政协委员岳彩文、深圳市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会长许楷楠、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负责人黄稳、东昌小学教师钟静、独树社区工作站代表陈笔锋等等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上岗后,将根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规定,进入东晓街道住宅区、学校、办公以及生产经营相关场所,监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实施情况。若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将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上报街道,为街道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助力垃圾分类新时尚

率先成立全市首支街道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

在当天的签订仪式上,东晓街道还与罗湖区义工联、深圳市深分类义工队、小水滴环保中心等义工组织和公益机构合作,成立了全市首支街道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并将在辖区7个社区组建社区志愿服务支队。


这些志愿者们来自不同职业,对垃圾分类有一定接触和认识。他们将按照《条例》内容进行督导检查,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成为辖区居民的新习惯、新风尚。

读特新闻+

打造“一二三四”垃圾分类“东晓模式”

一直以来,东晓街道致力于开展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创造性地出台了“小小督导员”、“督导服务预约系统”模式。今年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东晓街道仍未停下脚步,积极探索,在全力推行全市“四个率先”的基础上,还着力于打造“一张卡片、两种宣传、三支队伍、四项措施”的垃圾分类“东晓模式”,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共治有机结合。接下来,东晓街道将不断推动垃圾分类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将“东晓模式”探索形成一种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更易被辖区单位、居民接受的垃圾分类工作标准。

“一张卡片”:通过签订承诺书,制作发放《东晓街道垃圾分类职责明白卡》,推动主体责任层层压实;

“两种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活动,以有奖问答、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提高辖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

“三支队伍”:先行先试,邀请社会各界力量组建街道级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队伍,抽调街道精干力量组建垃圾分类专项巡查执法队伍,以社区为单位组建街道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

“四项措施”: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完善辖区硬件设施建设,健全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执法。

编辑 彭健雄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王云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