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 | 给经营场所摄像头戴上“监管笼头”
​李英锋
2022-02-25 09:18

据媒体报道,如今在商场、餐饮店、游乐场、宾馆、小超市等各类场所,都能见到摄像头的身影。有些摄像头被商家安装在包间里,有些还自动识别个人信息,有些则被人破解导致影像资料在网上流传贩卖,引发人们的担忧。

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其双刃剑属性十分明显。一方面,摄像头是24小时不停歇、不疲惫的监督之眼,可以准确记录事实、留存证据,有助于预防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化解纠纷、维护治安;另一方面,摄像头也可以成为窥探隐私的眼睛,成为商家读脸式营销的工具,成为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漏洞。

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对经营场所摄像头的管控作出专门规定,散见于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的相关规定也并未就经营场所摄像头的安装主体、安装范围、信息保护责任、监管责任等作出全面明确的规定。法律的留白或模糊给经营场所摄像头提供了野蛮生长的空间,而监管部门也难以找到监督规范的精准切入点。在这种语境下,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难免会出现种种乱象。

显然,很有必要给经营场所摄像头戴上“监管笼头”,让其睁大有益监督的眼,闭上侵权的眼。立法部门、司法部门或政府可以通过修法、出台细则或法律解释等方式,给经营场所摄像头立一个统一明确的法律规矩,针对经营场所摄像头安装的主体、位置、用途、使用方式、安全保障方式以及监管责任、监管措施等作出规定,列出经营场所摄像头安装的白名单和黑名单,划清摄像头安装使用的禁区、底线和边界。在此基础上,可推行经营场所摄像头“安装备案制”,由相关商家主动向公安等部门上报审查,对不规范的安装使用行为及时进行整改,以消除摄像头安装使用上的问题或隐患。

给经营场所摄像头戴上“监管笼头”,让商家做到心中有数,也让监管部门的监督治理于法有据,能有效提升治理效能。这两股正向的作用力聚合在一起,就能把经营场所摄像头管理推入法治轨道。

(作者系执业律师)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李英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