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常识,那么,在救命的时候,特别是临产孕妇需要手术,关系到两条人命的安危,如果家属不在场没人签字怎么办?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近日开启绿色通道,成功挽救一对母子生命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医德理念。
8月18日下午3点20分许,33岁的孕妇陈某挺着个大肚子,冒着满头大汗,孤身一人急匆匆冲进门诊大厅。看到她焦急的样子,导诊护士连忙迎了上去,通过简单了解,得知该孕妇从早上开始感觉胎动不对,于是来不及等老公一起陪同,独自一人从外地赶来医院。导诊护士察看情况后不敢怠慢,专人陪同至产科急诊张旭芬副主任医师诊治,张医师询问情况,检查发现胎心很慢很弱,胎动已经消失,胎心监护呈一直线,判断为胎儿宫内窒息,胎儿可能有严重缺氧,必须马上手术抢救。张医生深感事态严重,决定采用绿色通道急救系统,紧急向产科值班主任后建丽主任医师汇报。后主任得知情况危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切手续从简,紧急安排手术,并同时通知手术室作好术前准备,通知检验科做好紧急检查和输血准备,通知新生儿科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在得知孕妇是孤身一人来医院,没有家人陪同时,按预案请示了医务科,请求医务科代表医院签署授权委托书。在此期间,门诊医生一边告知孕妇胎儿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手术,一边安抚病人,并积极与家属联系,一边同护士一道用推床护送病人到手术室。
仅仅过了五分钟,3点25分,后建丽主任、医务科负责人、产科总住院医生、新生儿科医师及产科曹永利主任均已相继到达手术室,手术室也已经做好术前及抢救准备。在这关键时候,孕妇陈某却犹豫了,她说丈夫不在身边,她一人做不了主,又说万一孩子在体内缺氧严重,生下来是个脑瘫怎么办?她又想到了孩子的未来、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父亲……她想了很多很多,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早一分钟就多一分希望,晚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这时候,丈夫的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老是占线!孕妇急得快要哭了。医生们在旁边心急如焚,急得直跳脚又无可奈何……,这真的是煎熬啊,医生们深知事态的严重。犹豫了五分钟,3点30分,陈某总算下了最后的决心——“剖!”医生们长嘘了一口气,医务科长按规定出示医院的授权委托书,代表医院签字同意进行紧急手术。
洗手、铺巾、备皮、消毒、打麻药、切开……这一切程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似乎在瞬间完成,10分钟后,婴儿顺利娩出。但由于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缺氧有点久,出生时没有哭声,没有自主呼吸,皮肤嘴唇发绀,全身软溜溜地没有一点力,属于严重窒息状态。早已等待在旁边的新生儿抢救小组没有惊慌,他们拿出看家本领,立即按部就班进行新生儿复苏,随着一个个指令的下达,一道道程序的进行,在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吸痰、复苏球囊正压通气给氧、复温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后,一声弱弱的啼哭给了医务人员信心和希望。慢慢地,小宝宝呼吸逐渐均匀、心律逐渐整齐、皮肤颜色逐渐转为红润、肌张力好转,新生儿系统评分10分,复苏成功!此时时钟指在3点45分,在场的医护人员终于舒心地松了一口气,将小宝宝转到新生儿科进一步治疗,手术台上的母亲也被安全送回病房,这时候,产妇的家属才来到产妇的身边。
从进入手术室到新生儿复苏成功,15分钟的时间!包含手术前的准备、剖宫产手术和新生儿复苏,龙岗妇幼人上演了一幕现实版的生死时速,大家通力协作和时间赛跑,向死神挑战。这看似简简单单的15分钟,其实包含了医生护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如果说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在龙岗区首届助产技术竞赛中荣获第一名、龙岗区新生儿复苏技术竞赛中获第一名、深圳市新生儿复苏技术竞赛中荣获全市第一名只是参赛小组表现优异的话,那么这次成功的抢救就是整个龙岗妇幼保健院团队集体力量的真实体现,也是龙岗妇幼长期以来注重医疗质量提升、服务质量提升的结果。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