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门巴”仁心妙手除病痛

读特记者 胡恒芳 叶晓滨 吴德群 翁惠娟 夏岩青 文/ 岑志利/图
2017-08-22 08:51
收录于专题:大局
摘要

鉴于小扎西家里非常贫困,深圳援藏工作组将好心人陈国珍女士捐献的5000元钱转交给小扎西的爷爷奶奶,让他们安心给孩子治病,有什么困难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现在腿还疼不疼?”察隅县竹瓦根镇哑巴村9岁的藏族小孩扎西仁增坐在病床上,前来查房的深圳援藏干部、察隅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黄乐辉与扎西仁增的主治医生叶小林一起询问他病情。

小扎西仁增乖巧地说,现在不疼了。一旁,他的爷爷奶奶连忙说:“感谢深圳来的医生。”

这是深圳特区报“大局”采访报道组7月14日在察隅县人民医院病房看到的一幕。很多患者因为深圳“门巴”(藏语对医生的称谓)送医上门,从病痛中解脱出来,他们连声向深圳医生道声“扎西德勒”,表达感谢之情。

倾尽所能救治车祸重伤藏族小孩

2年前,7岁的扎西仁增与父亲一同遭遇车祸,父亲当场去世,自己身受重伤。这个不幸的消息牵动当时正在当地的广东省深圳援藏干部的心。他们立刻与深圳有关医院联系,迅速将小扎西转送到深圳。历经9次手术,小扎西的性命成功保住了,但左侧胫骨下段骨愈合不好,出现骨不连,手术后仍无法下地行走。

为了给他治病,家里负债累累,母亲经常到外地打工挣取生活费和医疗费,爷爷奶奶在医院附近以每月200元的租金租了一间非常简陋的房子。广东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县工作组进驻察隅县后,小扎西的母亲闻讯找到工作组。在了解扎西仁增的病情后,深圳援藏工作组立即联系深圳市武警总医院退休教授姜世平前来,成功实施手术,并免除外固定支架骨科器械等费用。

屋漏偏逢雨,一个半月前小扎西又出现急性骨髓炎症状,小腿肿胀并剧烈疼痛。黄乐辉立即组织医院骨干医生讨论,实施手术,取出外固定支架,清理感染针孔,改为石膏外固定,并实施抗感染、放引流管治疗。术后两周,胫骨前外侧的肉长了出来,肿胀已经消失。

“要多喝牛奶,适当运动脚趾,骨折尚未完全愈合,一定要避免负重。”黄乐辉叮嘱小扎西说,等腿好了就去上学。听到这些,懂事的小扎西连连点头。

鉴于小扎西家里非常贫困,深圳援藏工作组将好心人陈国珍女士捐献的5000元钱转交给小扎西的爷爷奶奶,让他们安心给孩子治病,有什么困难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专家为7岁藏族儿童扎西仁增进行会诊。

朗久老师20多年眼疾一朝治愈

“非常感谢深圳援藏工作组,治愈了我多年的眼疾。”7月14日,住在察隅县县城同庆小区的退休教师朗久到察隅县人民医院复查眼睛。他告诉记者说:“如果不是深圳援藏干部,我的眼睛肯定还在遭罪呢。”

67岁的朗久以前是雄久村小学老师。20多年前,他下地干活时突然感觉左眼不适,开始流泪红肿,严重时甚至眼睛都睁不开。这些年来,他先后到林芝、拉萨、成都等地治疗,还做过手术,花了很多钱,但病情一点起色都没有。

去年9月,深圳援藏工作组得知朗久病情后,立即协调深圳市眼科医院专家随“健康直通车”一同来到察隅。很快,深圳市眼科医院医生马大卉为朗久做了全面检查,详细了解病情,并与自己的导师刘桂琴教授反复研究手术方案,并顺利实施了手术。

拆线时,当朗久老师的纱布被取下的一刹那,他惊奇地发现,困扰20多年的眼睛异物感消失了,眼睛再也不流泪了。医疗专家临走那天,朗久老师早早地站在细雨里,手里拎着自家地里的玉米,硬塞给医护专家,眼疾已痊愈的他流着泪说:“你们都是好心人,扎西德勒。”

如今,黄乐辉带着同事时不时地到朗久家义诊,免费送去药物,复查眼睛术后恢复情况。“他们就像自己的亲戚一样。”朗久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骨干力量选派到察隅,我很自豪!”

今年2月,宝安人民医院(集团)与察隅县人民医院正式签约建立对口帮扶共建机制。3月,6名援藏医护人员来到察隅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援藏工作,通过参与医院的日常查房、门诊、抢救、手术等工作以及专门的培训,让当地医生掌握更系统的医疗知识和实践技能。

4个月的医疗援藏,他们感受如何?面对记者,两位深圳援藏医护人员——护士长罗丽和麻醉师黄小兰说出了共同的感受:“作为骨干力量选派到察隅,我很自豪!”

作为察隅县人民医院的护士长,罗丽的最大感受是当地医疗水平的落后,特别是护理方面存在很大空白,自己由护士变老师。罗丽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培训当地护士,传帮带教,强化规范化操作,由‘输血’变‘造血’。”她定时组织护士学习,传授护理知识,制定护理记录单、宣教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制定护理病历,并指导护士书写;通过三级查房,提高护士观察病人病情的能力。

“在这里工作,强度和压力一点也不比深圳小”,罗丽感慨道:“但是,能为藏区人民提供帮助很开心,算是给自己的人生添一份精彩吧。”

将8岁的儿子让朋友带,自己来援藏,黄小兰的“狠心”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她却说,不是“狠心”,是经过与家人包括孩子协商的结果,他们全力支持我。察隅县人民医院仅有的一位麻醉医生外出学习,我又正好符合条件,单位选派我们援藏,是对我们的信任。

察隅条件艰苦,初来一个月黄小兰就瘦了6斤多。这时,儿子又高烧五天不退。深圳察隅两边都是急得团团转。在深圳援藏工作组和宝安人民医院(集团)领导的关心帮助下,终于渡过了难关。

黄小兰平静的诉说让记者热泪盈眶,当我们赞她坚强时,她说,来这里的每个人都坚强,都不容易。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胡恒芳 叶晓滨 吴德群 翁惠娟 夏岩青 文/ 岑志利/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