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高考脚步越来越近,考生的复习节奏也越来越快,备考氛围也越来越紧张。如果说有人比考生还紧张,那这个人一定是家长了。
不少家长发现,中高考还没到,但自己的情绪早就一次次随着考生的分数在同步波动,并且容易出现一些“善意”的伤害行为。在平时的咨询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同学因父母的“不恰当”陪伴而苦恼的事情。
类似小A、小B的例子在中高考生的心理辅导中并不少见,追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
1.家长方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由于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家长对中高考过分看重。而这种过分看重考试的态度也必定带来焦虑和担忧。
同时,这一代家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情绪管理教育,在与孩子大发生冲突时容易“意气用事”,做出伤害彼此感情的行为。
2.考生方面
随着中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不少考生出现高原反应,在学习上使不上劲,容易烦躁,对父母的一些举动没有耐心,容易发生冲突。
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但实际行为上却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伤害。
那么,中高考生家长如何做好考生备考阶段的陪伴,以高质量的陪伴助力孩子应考呢?
1.稳定情绪,调整心态
随着中、高考的临近,家长焦虑的情绪更加明显,一旦发现孩子的某些举动不符合家长对备考的要求,很容易对孩子有指责的行为,这时候指责或不理解,不仅容易引发伤害彼此感情的“亲子战争”,还会对孩子造成压力、分散孩子的精力。
因此,家长要常常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当察觉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与孩子沟通。这时候,家长可以尝试“深呼吸、数数、暂时离开”等方式,帮助自己恢复情绪。只有在平静的条件下,我们的理智脑才能控制我们的行为,从而帮助我们找到理智的方式处理问题。
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也很重要。现在距离中高考的时间已经不多,家长必须认识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孩子的成绩要发生质的飞跃是比较难的,需要客观看待孩子的成绩。另外,无论孩子成绩是否稳定,我们都需要看到,中、高考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不要因自身对孩子的高期望,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
2.积极鼓励,表达支持
从中、高考进入倒计时开始,考生的情绪就不断在随着考试分数而波动,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考生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如果当他们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家长还以“你再不抓紧学习,就跟不上”“不好好复习。你怎么能考出好成绩”“你怎么考成这个样子”等话语质疑孩子的话,他们肯定受不了。此时的他们,需要的是关怀和鼓励,家长可以直接用“如果累了,就休息一下”“加油,我们一起奋斗”“相信你可以的”等话语来表达鼓励和支持。同时用眼神、微笑、动作等方式,对孩子表达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尽管自己学习得很累、很受挫,但身后一直有着坚强的后盾,感到来自家长的安慰和支持。
3.帮助放松,缓解压力
适度焦虑和压力有利于考生学习效率及考试水平的发挥,但是压力过大时,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现在中、高考生已经进入紧张高压的学习状态中,不少考生都是争分夺秒地在学习,几乎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和紧张的精神转态,容易使大脑疲劳,影响备考效果。
因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娱乐活动或体育锻炼。如户外活动、散散步、爬爬山、听听音乐、打打球,甚至听听孩子发牢骚等,让孩子劳逸结合,释放压力。另外,家长可通过积极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等方式引导考生学会放松。
4.和睦家庭,温馨陪伴
无论在孩子成长中的哪个阶段,和睦的家庭氛围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设想一下,在备考的过程中,家里总有争吵的声音,考生还能静得下心来备考吗?无论家长之间、亲子之间因为什么事情争吵,争吵必定会导致孩子分心,在影响考生心情的同时,复习效果也必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温暖、温馨、有爱的环境,孩子就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复习的紧张状态中来,这样的环境也能够促使学生备考事半功倍。
总之,不恰当的陪伴给中高考减分,而高质量陪伴能为中高考加分!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是给今年中高考生增加的新考题,那么,做好中高考陪伴,就是给所有考生家长出的附加题。家长附加题做得好,孩子在中高考考卷上才能答得出色!
作者介绍:潘晓敏,2014年深圳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现为龙岗区南湾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