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冠肺炎重症专家组组长、市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 傅应云
非典、人禽流感、新冠肺炎……每次重大疫情来袭,在传染病医院重症病房里都能看到一位“铁娘子”的身影,她就是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傅应云。
屡挑大梁的抗疫女大将
2003年的“非典”战役中,深圳从各医院抽调呼吸科、感染科、ICU、影像等专家,成立了重大呼吸道专家小组,傅应云就是专家组成员,有近半年时间驻扎在东湖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前身),“白加黑”日夜抢救危重病人,被称为“拼命三娘”。
“非典”过后,深圳将“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治疗)的宝贵经验保留下来,在重大疫情中,科学调配各类医疗资源,举深圳全市之力救治确诊患者,特别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严控病死率。
作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专家,几乎每年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时间段,傅应云都要到市三医院,参与会诊。2006年,她再次受命援助市第三人民医院,阻击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一守就是两个多月,成功挽救了我市首位感染严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生命。
新冠疫情刚发生时,傅应云作为广东省专家组成员、深圳市专家组副组长,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马不停蹄地对全市病人排查会诊和指导治疗。2月22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紧要关头,她受命接替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冯永文,出任深圳市新冠肺炎重症专家组组长,在市三医院整整奋战了88天,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战斗到重症患者清零才撤下“火线”,是最后一批撤离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外院“援军”。
傅应云参加三院组织的抗疫百天纪念活动。
沉着应对敢啃硬骨头
虽然屡次参与重大传染病的救治,但傅应云说,此次还是感觉压力很大。过去作为专家,只需要干好自己的活儿,但这次是当组长,责任重,而且这个时候接手的病人很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傅应云告诉记者,与非典不同的是,新冠肺炎的病人病情变化更快,而且很容易出现多器官的问题,肺纤维化也更重。因此,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及时地处理,显得非常关键。
在市三医院,全市调集了最精锐的医疗部队,从各医院抽调了ICU、中医、呼吸、心理、药学、康复等骨干医务人员。傅应云接手后,第一时间对团队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将各医务人员的专长和病人的病情相结合,进行了分组,并对病人使用的药品清单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尽量做到重病人每人配备一个团队,一组死盯一人,管得细,管到位,随时了解病情情况,及时避免病情加重。
刚进驻市三医院的初期,危重病人多,病情也都很复杂。有时,一个病人一个器官稳定了,另外器官又出状况了。有时这个病人刚稳定,另外一个病人又出现状况。“常常是这边按下葫芦,那边漂起了瓢”,那段时间傅应云率团队紧张地救治,工作繁重,也是身心最累的时候。
重症、危重症24小时的紧盯死守,傅应云率领团队,在市三医院奋战三个多月,没有一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直到清零。
不放弃任何一个希望
尽可能地采取更好的办法,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损伤……在火线上的抢救中,这位“铁娘子”展现了专业的态度和精神。
ECMO是抢救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神器”,但是ECMO撤机也是一件难事。在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傅应云尽可能地用呼吸机和体外排二氧化碳的方式,来减少上ECMO的几率。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由于分泌物堵塞小气管,对肺损伤大,呼吸机的参数调理比“非典”还要复杂。气量打太多,肺弹力不好,容易导致气胸;打太少,又氧不够,纠正不了呼吸衰竭。傅应云总是守在患者的床旁,凭经验、凭观察精细地一点点调,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
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希望。“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再守一守,就会变好了!”这是傅应云常说的话。
最后一位重症患者的救治,傅应云印象很深。到深圳后第二天就发烧,很胖,有一百多公斤。刚入院时,肺部病灶还不多,两天后就出现了持续高烧,高烧不退,很快大面积双肺出现白肺。高烧一直不退,很快患者重症进了ICU,最低氧合指数达到120。按惯常,应该要气管插管。但傅应云考虑到这个患者太胖,又有糖尿病,一旦插管,容易感染,引起很多并发症。于是,她果断地采用无创通气、胃管,大胆地采用中西医药物对症降温……一系列的措施降低氧的消耗,等待抗病毒药物发挥疗效,患者体温终于恢复正常,氧合指数也出现了逆转,呼吸平稳,心率正常了。
尽早地气道开放、灌洗、清理堵在肺里的分泌物,减少肺部的损伤……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傅应云总是想尽办法避免患者从重症转为危重症,尽量避免病人上呼吸机,她的病人里,最后只有一个上呼吸机。
“今天5.20是值得纪念的日子,除了我爱你们外,还是我正式撤离我战斗了88天的三院的日子,这意味着深圳的新冠即将清零,在这88个日日夜夜感触最深的是生命的奇迹,感触生命的顽强和脆弱。在看到生命已到悬崖边上守护努力一把又回来了,而在你看到希望的时候可以断崖式下跌到冰点,每天的心情随着他们的病情彼此起伏。当你看到几次在死亡边缘硬是拉了回来,上了几个月呼吸机竟然脱机了,甚至可以走路,会觉得生命的神奇,会觉得这份坚守值得。守护生命、尊重生命!”在撤离市三医院的那天,傅应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感想。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