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盐田区以“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打造最温暖老兵之家”为目标,率先启动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逐步形成了“1+3+6”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盐田模式”,丰富了“枫桥经验”新内涵。这是记者从7月3日召开的深圳市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现场会了解到的。
▲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现场会在盐田召开。
现场会召开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启荣带领全市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首先参观了盐田区海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海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和盐田区保安公司退役军人之家,详细了解各服务站点的功能场室、运作理念、工作机制、业务台账等相关情况,实地考察盐田区创建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成效。
在海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晶报APP记者看到精心布置的老兵客厅区域,营造出了一种“家”的温馨感。据了解,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的海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内设办公室、荣誉室、书画室、老兵客厅、老兵工作室等。海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则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建设受信任、接地气、重实效的退役军人服务平台,打通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最后一米”。
随后的现场会上,盐田区副区长莫熙玲致辞表示,盐田区将一如既往地开拓创新、总结提炼,努力为全市星级服务站创建工作提供更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携手开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新局面,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海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老兵客厅。
盐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黄伟光汇报了创建“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情况,该区以“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打造最温暖老兵之家”为目标,率先启动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进一步做实街道服务站,延伸服务保障触角,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取得了政策及时落地、事项及时办结、信息及时掌握、困难及时帮扶、诉求及时回应、矛盾及时化解等良好成效,逐步形成了一个主体、三个平台、六支队伍,即“1+3+6”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盐田模式”。
其中,“一个主体”指街道服务站承担统筹各项工作的“大脑”和上传下达的中心枢纽角色,进一步打破业务部门壁垒,在服务对象入伍、服役、就业、优待等各个环节,提供精准专业高效的闭环式、全周期服务。“三个平台”指在街道服务站的指导下,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企业退役军人之家、老兵工作室同步运作、各自发力,在配合中打造服务保障新格局。为了激发服务保障新活力,盐田还培育了专业、联动、调解、信息、志愿、宣讲六支队伍作为开展日常工作的主体。
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半年时间内,盐田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呈现出新局面、新气象,解决了基层无“脚”,政策落地难、服务开展难等问题,退役军人问题诉求下降65%,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军人军属幸福感、获得感、荣誉感明显提升。
(晶报供稿)
编辑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