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梦半醒之间,身体像触电一样抖了一下——
朋友圈里针对这个现象的解释五花八门:
首先,身体抖跟长个儿没关系!
其次,身体抖也不是癫痫的前兆!
最后,身体抖更不是大脑提前发死亡通告!
敲黑板!博士小课堂开始了!
简单说,肌抽跃就是一种肌肉的急速、不自主的抽动现象。
不过,你不要被这个名词吓跑,你的生活中已经遇到很多次了——
睡觉时产生的肌抽跃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随着你渐渐入睡,四肢极度放松——
与此同时,大脑的控制力变低,
已经没有力量来抑制四肢的条件反射了。
这时,如果稍有刺激,四肢立马条件反射,
然后你就“大梦床上惊坐起”了。
一般来说,第一种抽动对你的睡眠完全没影响。
这种抽搐不会造成惊醒失眠,反而对你的睡眠有保护作用。
如果出现临睡肌抽跃症,只要你少修仙,多休息,就可以减轻症状。
那么当代年轻人应该如何提升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呢?
① 换一套舒适的床上用品。
床单、被罩的亲肤感,可以加快入眠。
高低合适的枕头,能减少脖子的紧绷状态。
② 调整睡姿。
以平躺和侧躺为主,千万不要趴着睡。
一方面容易造成颈椎关节扭转过度和颈部肌肉疲劳,
另一方面压住了胸口,不利于呼吸。
③ 尽可能选择裸睡。
没有内衣的束缚,全身的肌肉可以得到更好的放松。
不过,如果你有皮肤问题,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在外住宿,就别选择裸睡了!
编辑 曹亮